重庆作为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虽面临复杂地理条件和巨大运行半径带来的发展考验,但通过创新驱动汽车产业升级、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推进城市与乡村更新建设,在动能、智治、大美等方面实现新生长,正向着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迈进,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活力与魅力。

一、城市新方位:重庆的发展基础与时代挑战
重庆,作为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闻名于世。江河纵横、群山连绵的地理格局,赋予了这座城市雄浑壮阔的气质,却也带来了城市治理、产业发展和空间塑造等方面的重重考验。复杂的地理条件和巨大的运行半径,如同两座大山,压在重庆发展的征程上。然而,重庆并未被这些困难束缚,反而在压力之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宛如一颗在困境中磨砺的宝石,逐渐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二、动能新生长:创新驱动下的产业跃升
(一)汽车产业的华丽转身
重庆,这座传统的汽车制造重镇,在时代的浪潮中经历了起伏。如今,它以创新为引擎,再次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今年以来,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如璀璨星辰,勾勒出重庆汽车产业的全新姿态。3月,重庆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5月,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汽车整车工厂正式投产;6月,宁德时代在重庆的首个生产基地投用;7月,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渝挂牌成立。这些事件不仅是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其驶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生动注脚。
重庆复杂的地理环境,如山多路险、桥隧纵横、雨雾频繁,在其他地方或许是发展的阻碍,但在重庆却成为了汽车技术创新与应用的绝佳场景。经历几度沉浮后,重庆的汽车产业再次抢抓机遇,加速转型。从出台战略规划到完善产业生态,重庆行动迅速。《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 - 2030年)》以及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建设、便捷超充配套设施建设等专项行动计划相继出台,集聚和引导10余家整车厂商、上千家零部件企业,沿着纯电动、插电式、增程式、氢燃料等多条技术路线竞相突围。传统车企加快“变道”,将智能化技术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一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正加速崛起。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今年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121.85万辆,排名全国第三;长安汽车上半年销量高达135.5万辆,创下7年来同期新高;赛力斯上半年累计销量达17.21万辆,问界M9持续稳居50万元级市场销量冠军。这些亮眼成绩背后,是重庆汽车产业的澎湃动能,也是这座城市“以创新制胜”的信心与实力的彰显。
(二)创新力量的全面渗透
以汽车产业为镜,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单一产业的跃升,更是已深深植入城市发展内核的创新力量。重庆通过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动科、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在重庆两江新区明月湖畔,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等50多家高端研发机构聚集于此,660余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2024年,重庆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增至8837家、69820家、310家,创新的因子已渗透到城市发展的各行各业。“重庆造”笔记本电脑产量持续领跑全球,并推动智能手机、服务器、功率半导体等新兴领域的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放量。创新,推动重庆完成了从老工业基地到智造重镇、从内陆腹地到开放枢纽的华丽转身,让这座城市在大山大水间,拥有了不断跃升的发展动能。
三、智治新生长:数字赋能下的城市治理
(一)防汛救灾的智慧防线
8月10日,一场强降雨席卷山城,重庆多个区县出现灾情。然而,重庆却交出了一份人员零伤亡的平安答卷。这背后,是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的强大支撑。重庆借助“天资·智能预报系统”捕捉降雨信号,依托“御天·智慧防灾系统”联动三大运营商等渠道同步推送预警信息。31条短信直达22.8万市民的手机,119条信息通过有线电视覆盖4664万人次,5.5万组大喇叭在3368个村(社区)循环播报,预警信息“跑”在雨点前面,为人员转移、险情处置争取了宝贵时间。
此外,重庆的“应对暴雨黑科技天团”集体上线。在城市内涝治理数字化应用驾驶指挥舱内,电子大屏实时“直播”全市防汛动态,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分析积水深度、区域流量等指标;在重庆市江津区,搭载高清感知设备和人工智能识别系统的无人机,可在半小时内完成5公里范围内的精准巡查。重庆防汛救灾应急体系,已实现从“水来了再抢”到“雨落前先防”的转变。
(二)日常治理的数字变革
与疾风骤雨的较量背后,是重庆在日常治理中数字赋能的生动实践。汇聚全市4万余栋高层建筑信息的“高楼消防码”,通过“一楼一码”“一码智管”,已辅助群众提供隐患线索9000多条,督促整改各类火灾隐患2万余处;“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集成3400万余条跨部门数据,一屏管控5万余台监测设备,将每座山的信息都装进“数字大脑”,地灾防线不断前移。
在日常生活中,数字赋能也不断提升着城市运行的效率与品质。“一表通”智能报表系统应用,帮助基层干部卸下了“报表包袱”;街道基层智治平台为企业牵线银行,让企业快速获得授信;“渝快办”App“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让居民仅用10分钟便完成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等事项的申办。从应急管理到公共安全,从基层治理到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正深刻改变着这座城市的运行方式,让城市治理更加高效精准,让企业发展更有信心、居民生活更为舒心。
四、大美新生长:山水格局中的和谐画卷
(一)城市更新的多元魅力
历史与现代的碰撞,让重庆的城市之美别具一格。8月23日,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的弹子石广场上,无人机组成的巨大山茶花在夜空中璀璨绽放,两江交汇处成为一片光影交织的梦幻海洋。弹子石—南滨路沿线,厚重多元的美随江水奔流蔓延,既是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与活力,也是聚焦中心城区一体化,打造现代化美丽大都市的生动剪影。
城市更新是重庆城市之美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重庆市江北区北城天街出发,沿兴塔路而上的塔坪片区,曾经是“边角料”片区,如今已全面焕新。原有的低效住宅和江北纺织仓库老厂房改造为联合办公空间,并规划特色市集摊位,导入小而精的社区品牌,构建起充满人文生活与艺术美学的“北仓文创区 + 北仓里创意生活带”,实现商圈与后巷连片发展。
(二)社区与乡村的和谐共生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孩子们在清澈的建设渠里戏水,居民在社区食堂用餐,老旧楼栋装上电梯,生态停车场缓解了停车压力。民主村从外到内皆已焕新,居民的幸福感在这里不断攀升。两江四岸同样发生蝶变,北滨路洋炮局生态湾建成开放,江北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高家花园大桥至塔子山18公里江岸线实现全线贯通,碧水绕城,江岸如画。
重庆的大美,不仅体现在繁华都市,还延展至广袤乡村。武隆区后坪苗族土家族乡的天池苗寨古韵十足,铜梁区围龙镇龙湖村的春日桃花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何家岩村的高山梯田美如画卷。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构成巴渝山水的诗意画廊。
重庆,这座超大城市,在产业创新驱动、社区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它以山水为骨架、以江峡为脉络,正继续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生长的故事,向着更高、更远、更新的目标昂首迈进,展现出山水之城的新风貌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