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9日起实施楼市新政(五环外不限套数+公积金提额),推动五环外成新房成交主力(1-7月占比超80%),刚需改善双驱动市场回暖,通州等区域热销,未来交易活跃度将持续提升。

8月的北京楼市,正被一场静悄悄的"政策暖流"悄然激活。8月9日起实施的楼市新政,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颗石子,在五环外的新房市场激起层层涟漪——中介门店的咨询量悄然攀升,通州某楼盘的周末到访量单周暴涨150%,刚需家庭攥着公积金缴存证明走进售楼处的场景多了起来。这场以"五环外松绑+公积金加码"为核心的政策调整,正重塑着北京楼市的成交格局。
一、政策拆解:五环外松绑+公积金"提额",精准激活两类需求
本次新政的核心逻辑,是"精准滴灌":一方面,符合条件的家庭购买五环外住房不受套数限制,直接放宽了改善型需求的入场门槛;另一方面,公积金贷款额度与缴存年限挂钩的调整(如缴存一年可贷额度从10万元提升至15万元),降低了刚需群体的月供压力。
"政策出台前,很多五环外的改善家庭卡在'二套房套数限制'上,现在终于能松口气了。"北京链家研究院院长高原分析,新政的本质是"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既让刚需群体"买得起",又让改善群体"换得了"。
以公积金政策为例,新政将贷款额度与缴存年限直接挂钩:缴存1年可贷15万,缴存5年可贷75万,缴存8年可贷120万。这一调整对刚需家庭的利好尤为明显。链家石园北店商圈经理马晓慧透露,她所在的顺义刚需片区,咨询客户中约60%是"首套刚需",其中30岁以下、月收入1.5万-2万的年轻家庭占比最高。"以前他们算月供时总皱眉,现在公积金多了5万额度,月供能降300-500元,不少客户当场就说'再去看看房'。"
二、市场反应:五环外成"成交主力",通州、昌平率先"热启动"
新政实施满月,市场用数据给出了回应:北京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套数中,五环外占比超80%;二手住宅成交套数五环外占比也超50%。其中,通州、昌平、大兴等五环外区域表现最为抢眼。
通州:从"政策洼地"到"成交热土"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的新房市场在新政后迎来爆发式增长。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新政实施后首个周末(8月10日-11日),通州重点监测的新房项目到访量较7月周末平均水平提升28%,认购量提升68%;第二个周末(8月18日-19日),这两个数据进一步攀升至35%和72%。
"我们项目新政后首周的到访量直接翻了一倍。"金融街武夷融御项目营销负责人透露,该项目主打90-120平方米的"刚改"户型,新政前因"五环外二套限购"政策,很多改善家庭犹豫是否换房;现在不限套数后,带看客户中约40%是"卖一买一"的置换群体。"上周末有个客户带着全家来看,当场签了认购书,他说'政策放宽后,换房压力小多了'。"
昌平:刚需盘"以价换量",成交周期缩短
与通州的"改善热"不同,昌平、大兴等区域的新房市场以刚需为主,新政后呈现"以价换量"的特征。链家新金顶街店商圈经理欧轩轩所在的石景山片区,200万元以内的刚需房源占比超70%。"新政后,我们门店的线上咨询量环比上涨15%,带看量涨了20%。"他举例说,某刚需盘原本定价380万元,新政后推出"全款98折+送车位"活动,单周成交12套,相当于7月整月的销量。
"现在客户决策更快了。"欧轩轩说,以前刚需客户平均需要2-3周才能下单,现在政策明确后,很多人"看中就买"。"上周有个客户看了3次房,新政出台第4天就交了定金,他说'怕政策再变,早买早安心'。"
三、结构性分化:改善型项目"冰火两重天",大户型成"香饽饽"
尽管整体市场活跃度提升,但新政的影响并非"普惠式"。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五环外项目中,大户型改善产品(120平方米以上)的成交增速明显高于小户型刚需产品,部分项目甚至出现"冰火两重天"。
热销案例:缦云福苑、金隅花溪云锦"量价齐升"
以大户型改善为主的缦云福苑项目,新政后首周日均到访量较7月平均水平提升150%,首个周末认购量达28套(7月同期仅10套)。项目营销负责人透露,新政后客户结构发生变化:7月以"首套刚需"为主(占比60%),8月"改善置换"客户占比升至55%,其中约30%是"二套房"客户。"很多客户说,现在五环外不限套数,终于能把老破小换成大平层了。"
金隅花溪云锦项目的表现同样亮眼。新政后周末日均认购量较7月提升88%,其中140平方米的四居产品最受欢迎。"我们做过统计,新政后咨询的客户中,70%明确表示'需要更大户型'。"项目销售经理说,部分客户甚至主动提高预算,从"200万以内"调整为"250万-300万"。
遇冷案例:主力产品售罄,部分项目热度回落
并非所有五环外项目都受益于新政。某位于大兴的刚需盘,因主力户型(70-90平方米)已基本售罄,新政后到访量仅微增5%,成交周期反而延长。"客户看了剩下的120平方米户型,觉得'不如等下一期',所以暂时观望。"该项目营销人员坦言。
这种结构性分化,反映出市场对"真实需求"的筛选——政策放宽的是"资格门槛",但最终能否成交,仍取决于项目的"产品力"和"价格匹配度"。
四、未来展望: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更多城市或跟进优化
对于北京楼市的未来走势,业内普遍持乐观态度。北京链家研究院预测,随着新政效果的逐步显现,9-10月的新房及二手房网签数据将进一步提升,"网签存在1-2周的滞后性,8月下旬的咨询量增长,会在9月的数据中集中体现。"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则指出,本次新政的核心是"支持合理住房需求",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参考样本。"一线城市中,上海、深圳的限购政策仍有优化空间,尤其是针对五环外或非核心区域的改善需求,未来可能跟进类似调整。"
对于购房者而言,这场政策调整带来的不仅是"买房窗口",更是"选房逻辑"的转变——从"抢热门盘"到"挑匹配盘",从"盲目加杠杆"到"理性算月供"。正如马晓慧所说:"现在客户更关注'这个房子适合我吗',而不是'这个房子能不能买'。"
结语:政策暖风拂过,北京楼市正回归"居住本质"
从"五环外松绑"到"公积金提额",北京新政的每一步调整,都在向市场传递一个明确信号:楼市的核心是"住有所居"。当政策不再单纯"刺激成交",而是聚焦"满足合理需求"时,市场的回暖才更具可持续性。
站在8月的尾巴上回望,那些在通州售楼处里认真看户型图的年轻家庭,在链家门店里计算公积金贷款的刚需客户,在改善盘里挑选大平层的置换群体,共同构成了北京楼市最真实的底色——那是对"家"的渴望,对"稳"的期待,更是对未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