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孤老顾梅娣去世后留下500万遗产无人认领,经公益组织监护处理及多方寻找,其失联7年的外甥女顾女士被确认为合法代位继承人完成遗产交接,顾女士因姐姐先逝其子女无法代位继承,还决定从遗产中拿20万以老人名义做公益。

在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上个月,东东报道的上海孤老顾梅娣老人寻找500万遗产继承人的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今,这一事件有了最新进展,顾梅娣老人的继承人——其姐姐的女儿已经找到,遗产归属尘埃落定,而其中的故事,更是充满了温情与启示。
孤老困境与意定监护
顾梅娣老人,一位没有配偶和子女的孤老,与亲属失联多年。当她想要入住养老院时,却遇到了难题——入住养老院需要监护人,而她身边却无人能承担这一责任。于是,她希望能找到一位靠谱的监护人,帮助自己处理一些事务。
今年2月,在大道公益工作人员的陪伴下,顾阿婆来到了普陀公证处,签订了一份意定监护协议。普陀大道公益发展中心,这家由多名律师发起的上海普陀区公益组织,成为了顾阿婆生活中的希望之光。签订协议后,顾阿婆顺利入住了养老院,开始了相对安稳的生活。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变数,今年3月,顾阿婆因病逝世,留下了大约500万元无人认领的遗产。
遗产无人认领与公益组织的担当
顾阿婆生前没有订立遗嘱,她留下的这笔遗产就像一颗无主之星,悬而未决。作为监护人,大道公益承担起了处理老人后事的职责,同时也临时保管着老人的遗产。他们深知,这笔遗产的归属问题不仅关系到老人的意愿,更关系到法律的公正和人性的温暖。
据顾阿婆生前讲述,她有一个哥哥(系收养)和一个姐姐,后来哥哥姐姐成婚并有了后代。按照法律规定,哥哥姐姐的后代可以代位继承顾阿婆的遗产。然而,多年来,顾阿婆与亲属们失去了联系,这让遗产的寻找变得困难重重。
外甥女的发现与亲情纽带
顾女士,顾梅娣老人的外甥女,在看到电视新闻时,一眼就认出了已失联7年的阿姨顾梅娣。“那个一看就是我阿姨。因为从小认识,总归知道的。”顾女士回忆道。原来,她的母亲和阿姨一直居住在宝山路地区,但7年前,阿姨在房子动迁后,就与他们失去了联系。“我们一直想照顾她的,她动迁以后我也在找她。”顾女士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阿姨的牵挂。
顾梅娣老人的老邻居潘阿姨也证实,顾梅娣性格要强,不爱麻烦人。动迁搬家后,她没有向家人透露过新住址,就连这位老邻居也不知道她的下落。顾女士并没有放弃寻找,她通过各种途径,终于找到了普陀公证处。
法律程序与继承确认
为了证实自己和顾梅娣老人的关系,顾女士提供了自己父母的死亡证明以及户籍信息等材料。普陀公证处并没有仅仅依据这些材料就轻易下结论,而是进一步走访了派出所、老人及顾女士母亲的生前单位。经过严谨的调查和核实,最终确认——顾女士是顾梅娣的外甥女,属于合法的代位继承人。
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法律程序的严谨性和公正性。法律不会因为亲情而放松标准,但也不会让真正的继承人失去应有的权益。在法律的框架下,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仔细的推敲和验证,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遗产交接与人性抉择
8月22日上午,顾梅娣老人生前的监护人,也是老人的遗产临时管理人——大道公益组织,向老人的法定继承人顾女士,交接了顾梅娣老人的所有遗产凭证。这一时刻,标志着遗产的归属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顾梅娣老人的哥哥、姐姐都先于她去世,为何他们的子女还能继承?这得益于2021年《民法典》生效后的继承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第二顺位代位继承人的相关法条明确规定,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
户籍材料显示,顾女士还有个亲姐姐,也是顾梅娣老人的外甥女。但遗憾的是,她的姐姐已于2018年去世。由于去世时间先于顾梅娣老人,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她的子女无法再代位继承。不过,考虑到骨肉亲情,顾女士表示,愿意从自己继承的遗产中分一部分给姐姐的两个孩子。这一决定,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宽容,让亲情在法律的框架下得到了延续。
爱心捐赠与精神传承
此外,考虑到顾梅娣老人原先就准备捐出财产,顾女士决定从遗产中拿出20万元,以顾梅娣老人的名义捐赠给社会组织和基金会。这一善举,不仅是对老人意愿的尊重,更是对爱心和公益精神的传承。
办理完交接手续后,顾女士在公证员的见证下与三家受赠公益机构签订了捐赠协议。这一协议,不仅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种承诺,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顾女士用实际行动,让顾梅娣老人的爱心得以延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
顾梅娣老人500万遗产继承事件,是一个关于法律、亲情和爱心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法律的严谨和公正,看到了亲情的坚韧和宽容,也看到了爱心的传递和传承。它让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温暖和美好,值得我们去守护和追求。愿顾梅娣老人在天堂安息,她的爱心和善良,将在人间继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