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神赛跑:七旬老人被眼镜王蛇咬伤后的12小时生死救援

云南临沧78岁老人散步时被眼镜王蛇咬伤,家人带蛇送医,医院启动紧急调配预案,经12小时全力抢救老人脱险,医生提醒带蛇就医可助识别蛇种但存二次咬伤风险。

8月20日下午,云南临沧的宁静被一声惊呼打破。一位78岁老人在家旁散步时,不幸遭遇剧毒眼镜王蛇袭击。家人心急如焚,不仅搀扶着老人,还拖着一条2米多长的蛇冲进临沧市第二人民医院蛇咬伤救治中心。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救援就此展开。

Featured Image

一、突发险情:黄金半小时内的生死时速

“父亲在20多分钟前在家旁边被蛇咬伤,看着像眼镜蛇。”老人的儿子焦急地向医务人员描述着情况。父亲受伤后很快出现头晕症状,家人第一时间将他送往青华医院,随后紧急转往临沧市第二人民医院蛇咬伤救治中心,此时距被咬伤已过去半个小时。

眼镜王蛇,作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其毒性之强、攻击性之猛令人胆寒。临沧市第二人民医院当班急诊医学科医护团队迅速组织查看患者并识别蛇尸体,确定患者被剧毒眼镜王蛇咬伤。该蛇的毒性极为剧烈,被咬伤后死亡率极高,而黄金抢救时间仅有大约30分钟。

急诊医学科第一时间开辟绿色通道,医务科组织疏散围观群众,将老人转入急诊抢救室。值班医生回忆称,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患者中毒性缺氧严重,到院后不到8分钟,就出现全身肌肉麻痹、无法动弹、烦躁不安、神志模糊、眼睑下垂无法睁眼、呼吸极度困难,颜面口唇青紫,呈现出典型神经毒类剧毒蛇咬伤症状。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营救,就此拉开序幕。

二、全力抢救:12小时的生命坚守

值班医生迅速组织抢救,实施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行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道,并予以抗银环蛇毒血清免皮试流程脱敏注射抢救,同时使用相关抢救药品积极救治。然而,治疗过程面临着两个巨大的挑战。

一是患者救治急需大量血清解毒,而医院常备血清量不足以满足病情需要。药剂科原有2人份蛇毒血清储备,无法满足该眼镜王蛇咬伤患者的救治需求。二是血清注射后可能会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是78岁高龄老人,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或血清病的风险会更高。

按照医院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流程,急诊医学科第一时间上报相关情况。经核查后,医院迅速启动药品紧急调配预案,按照云南省内就近调配原则,药剂科即刻联系云南省医药有限公司,同步联动多方资源,全力调取库存抗银环蛇毒血清。

8月21日凌晨2点,从昆明、大理等地调取的充足血清及时送达医院。医护团队争分夺秒进行静脉滴注,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在这12个小时里,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坚守在岗位上,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密切关注着老人的呼吸、心跳、血压等各项指标,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转危为安:希望之光的重现

经过12个小时的全力抢救,奇迹终于出现。患者呼吸肌及四肢肌力逐渐恢复正常,21日上午7时许,老人顺利脱机拔管,生命体征平稳,脱离危险。现由急诊医学科收住入院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到医院以后,我就感觉意识不清了,隐隐约约听见很多人在救我。再醒来的时候,慢慢地就能动了、也能说话了。”老人苏醒后,对医护人员充满了感激之情。他深知,是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让他从死神手中夺回了一条生命。

四、带蛇就医:利弊之间的权衡

监控画面拍摄下患者家属带蛇就医的场景,该中心成立十多年以来,经常有被咬伤的患者带着打死的蛇就医,但眼镜王蛇还是第一次,事后测量该蛇长2.2米。患者家属拿着蛇进来,把周围的就诊患者吓了一跳,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救治并疏散安抚周边患者。

临沧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兼蛇咬伤救治中心主任王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带蛇就医是“加分项”,不是“必选项”。患者带蛇就医虽能帮助医生快速识别蛇种、精准匹配血清,但也有风险。活捉毒蛇有二次咬伤的风险,若蛇已逃脱,记住其外形、颜色、花纹等特征或拍照留存,同样能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医院通常配备多种抗蛇毒血清,即便无法确定蛇种,医生也能根据症状和患者反应综合判断,及时开展救治。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野外活动时要时刻注意防范蛇类袭击。如果不幸被蛇咬伤,要保持冷静,尽快前往正规医院救治。同时,我们也应该为医护人员的专业和敬业精神点赞,是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让患者在生死边缘获得了重生的希望。愿老人能够早日康复,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相关内容

美国柯克遇害案:枪击悲剧背后的社会撕裂与安全隐忧
扎根乡村育桃李:特岗教师群体用坚守与担当点亮教育希望之光
谋划“十五五”:洞悉“变”与“不变”的时代密码
山水之城新生长:重庆在时代浪潮中的多维蜕变与高质量发展
培育消费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多地实践探索与启示
音乐疗法欺诈案:当“伪科学”披上商业外衣,法律如何守护消费者权益?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