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商务职业学院多名医学生反映被强制安排到电子厂进行专业不对口的实习,还存在时薪被克扣、以毕业证要挟等问题,当地教育部门称暂未接到举报将落实调查,该事件暴露出职业院校实习管理乱象及学生权益保障困境。

近日,云南商务职业学院多名医学生反映的“被强制安排到电子厂实习,时薪被克扣”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医学专业学生站在电子厂流水线组装零件,每日站立11小时,不仅实习内容与专业严重脱节,还面临“不去就拿不到毕业证”的压力,甚至被克扣每小时6元工资。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部分职业院校实习管理的乱象,更折射出学生权益保障的深层问题。
实习变“流水线打工”:专业错配与强制安排的矛盾
“我们学的是医学专业,却被安排去电子厂流水线打工,一站就是11个小时,腿都站肿了。”2022年1月,该校口腔护理专业陈同学和其他近200名学生,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乘坐大巴车前往浙江、福建、江苏等地的电子厂实习。据学生反映,此次实习涉及超过600名同批次学生,涵盖护理、口腔护理等多个医学相关专业。
按照学生的说法,学校以“安全管理和统一安排”为由,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此次实习,且不得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否则将无法顺利毕业。然而,医学专业的核心技能在于临床护理、疾病诊断与治疗,流水线上的零件组装工作与专业学习毫无关联。正如学生所言:“我们去电子厂能学到什么?这和我们的专业有什么关系?”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专业错配的实习并非个例。该校口腔护理专业李同学也证实,自己曾因工作强度过大要求更换工厂,但辅导员明确威胁“不实习或举报就拿不到毕业证”。这种将毕业证与强制实习捆绑的做法,无疑是对学生受教育权的变相剥夺。
工资克扣与利益输送:实习背后的经济猫腻
除了专业不对口,学生们还遭遇了工资克扣的困境。据学生提供的“实习合同”显示,甲方为“劳务派遣单位”(未填写具体名称),乙方为学生,合同约定按小时计薪,但未明确具体金额。然而,学生发现,工厂实际支付的时薪为25元,但学校发放到学生手中的仅有19元,每小时被克扣6元。
一份云南商务职业学院的利润结算表进一步揭示了其中的猫腻。以一名学生为例,出勤22天,总工时232小时,学校按19元/小时结算,扣除餐费、保险等费用后,实发工资3947.17元,而学校标注的“利润按出勤天数算”竟高达826.57元。这意味着,学校在每名学生的实习工资中抽取了近三分之一的利润。
“我们看到财务表格后去找车间主管,主管说我们被坑了。”李同学表示,学生们曾试图向工厂和学校讨要说法,但均无果而终。更令人质疑的是,合同中所谓的“劳务派遣”形式,对于在校学生而言,不仅不符合法律规定,还剥夺了学生应有的劳动保障权益。
监管缺失与违规操作:校方与企业的利益链条
事实上,这种强制实习、专业错配、工资克扣的现象,并非首次出现。封面新闻记者查询发现,云南商务职业学院曾与一家企业签订《实习生实习就业协议》,约定企业享有“独家合作权”,学校不得与其他企业安排实习事宜。法院最终认定该协议“违反公序良俗,属无效协议”。
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必须依法保障学生基本权利,实习内容应与专业相关,且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实习。学生实习前,三方需签订规范的实习协议,明确各方责任。
然而,在云南商务职业学院的案例中,这些规定显然被束之高阁。学校不仅未按照专业要求安排实习,还通过统一管理、强制派送的方式,将学生“输送”到与专业无关的电子厂,甚至从中抽取利润。而企业则通过低价使用学生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双方形成了一条隐形的利益链条。
更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在维权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学校公开电话无人接听,教育部门的监管未能及时介入,学生只能通过网络曝光寻求关注。这种“投诉无门”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的无助感。
官方回应与未来展望:落实调查与制度完善
事件曝光后,云南省教育厅工作人员表示,暂未收到学生举报,将立即展开调查,并强调“护理专业学生去电子厂实习肯定违反国家规定”。同时,工作人员介绍了正规实习的两种形式:学校统一安排(学生选择合作单位)或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审核认定),但明确禁止强迫学生到指定单位实习,并要求学校保障学生自主实习的权利。
针对“劳务派遣”问题,工作人员明确指出,在校学生不属于正式劳动者,学校安排劳务派遣属于违规行为。此外,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必须依法签订规范的实习协议,保障学生基本权益,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实习。
此次事件为职业教育敲响了警钟。一方面,教育部门需加强对职业院校实习管理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实习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实习单位资质、实习内容与专业的匹配度,以及学生权益保障情况。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应端正办学理念,将实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非谋取利益的工具,确保实习内容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应增强维权意识,了解自身权益,在遭遇不合理安排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关注职业教育中的实习乱象,共同推动建立更加公平、规范的实习环境。
云南商务职业学院“医学生流水线实习”事件,不仅是一起简单的实习纠纷,更是对职业教育管理的一次深刻拷问。只有通过多方合力,加强监管、完善制度、落实责任,才能真正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让职业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