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源村的”守夜人”:汤伟鹏用生命推开的那扇生门

文章讲述了广州市白云区大源村治保队队员汤伟鹏在山体垮塌时,为疏散群众用尽全力推开同事,自己不幸牺牲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他日常坚守岗位、守护家园的责任担当,以及平凡中铸就的英雄精神。

8月6日的暴雨来得比往年更猛。广州市白云区大源村的山体在连续三天的雨水浸泡下,终于发出令人心悸的断裂声。下午3点17分,正在村口巡逻的汤伟鹏听见山体传来闷雷般的轰鸣,他抬头望去,只见半面山体裹挟着黄泥碎石倾泻而下,朝着村东头的自建房群直扑过去。

Featured Image

"快跑!"汤伟鹏的嘶吼混着泥石流的低吼,撞进正在疏散的村民耳中。他一边喊,一边用身体撞开挡路的竹筐、农具,朝着最危险的区域狂奔。当看到同事彭志良还蹲在最后一户人家门口帮老人搬椅子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那栋老房子的墙缝里已经渗出浑浊的水,瓦片正簌簌掉落。

"志良!"汤伟鹏扑过去,用肩膀顶住彭志良的后背,双脚死死抵住地面。泥石流裹着断木砸下来的瞬间,他拼尽全身力气将彭志良往侧方一推。彭志良踉跄着滚进旁边的排水沟,回头时只看见汤伟鹏的身影被泥浪吞没,那件洗得发白的治保队制服,在浊流中翻卷成一团。

这是汤伟鹏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个动作。当天下午,大源村7人遇难,83名村民在他的疏散下安全转移。而2公里外的治保队值班室里,他的饭盒还敞着口,里面是妻子早上煮的红薯粥,已经凉透。

一、治保队的"守夜人":他把责任刻进日常的每分每秒

汤伟鹏的办公桌至今还保持着原样:一本翻旧的《治安管理手册》压在搪瓷杯下,杯底沉着半圈茶渍;墙上挂着值班表,8月6日的班次上,他用红笔打了个勾;抽屉里塞着一沓未完成的调解记录,最后一页写着:"王婶和李叔的宅基地纠纷,明天再去看看。"

作为大源村治保队的"老资格",汤伟鹏在这里干了15年。从20岁的毛头小子到35岁的治保队长,他的生活始终围绕着"守护"二字:白天巡逻村道,调解邻里纠纷;夜里轮流值守,排查安全隐患。同事徐宇民记得,去年台风"杜苏芮"来袭,汤伟鹏连续72小时没合眼,带着队员转移了300多名村民,自己却因感冒发烧在值班室打点滴。

"他总说,治保工作没有'大事小事',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徐宇民翻出手机里的照片,是汤伟鹏蹲在村口修路灯的样子,"有天半夜,他发现村东头的路灯不亮了,怕老人小孩摔倒,硬是摸黑修了两个多小时,手都蹭破了皮。"

这种近乎苛刻的责任感,源于父亲汤秋添的影响。汤秋添曾是大源村治保队队长,退休后总爱给儿子讲当年的故事:"80年代村里穷,小偷小摸多,我们治保队骑着自行车满村转,抓到小偷就带回队里,给他们煮碗热粥,讲道理。伟鹏小时候最爱听这些,说'爸,我长大也要当这样的英雄'。"

20多年前的种子,在汤伟鹏心里长成了参天大树。他或许没读过多少书,却把"守护家园"的信念刻进了骨血。妻子回忆,他下班后总爱往家跑,扎进厨房给孩子们做饭,陪老母亲散步,"他说,家里安稳了,才能安心守村子"。

二、生死瞬间的"推手":他用生命兑换83个生的希望

山体垮塌前,汤伟鹏已经连续工作了36小时。8月5日晚,暴雨导致村里多处积水,他和队员逐户排查危房,劝说70多户老人转移。82岁的陈阿婆不肯走,他就蹲在床头陪她聊了半夜,直到老人睡着;留守儿童小宇发烧,他背起孩子跑了3公里去村卫生室,回来时浑身湿透。

"他总说,'多跑一步,就少一分危险'。"彭志良在病床上攥着汤伟鹏的警徽,声音哽咽,"那天疏散时,他走在队伍最后,一遍遍回头数人数。我问他'你不害怕吗',他说'怕,但如果我退了,谁来保护他们?'"

泥石流暴发的瞬间,汤伟鹏的本能不是逃生,而是"补位"。他看见彭志良被老人拖住脚步,看见王婶的竹筐挡住了逃生路,看见那栋随时会塌的老房子——这些画面在他脑海里闪过,最终化作一个决绝的动作:推开彭志良,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坠落的碎石。

事后,救援人员在汤伟鹏的遗体旁发现了一部手机,屏幕停留在微信聊天界面。最后一条消息是妻子发的:"老公,记得带伞,今天有暴雨。"他还没来得及回复,就冲向了危险。

这场灾难中,83名村民的生,与汤伟鹏的死,形成了最残酷的对比。但他的同事说:"如果重来一次,他还是会选推别人。"

三、平凡中的英雄:他用一生诠释"守护"的意义

汤伟鹏的葬礼在大源村举行。那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了,有人捧着他的警徽,有人提着他生前爱喝的茉莉花茶,还有人带着孩子来"见见英雄"。

8岁的小宇举着自制的纸花,哭着说:"汤叔叔答应教我打羽毛球,还没教完......"陈阿婆颤巍巍地摸着他的遗像:"伟鹏最后一次来我家,还帮我把漏雨的屋顶补好了......"

父亲汤秋添站在人群中,望着儿子的遗像,突然笑了:"他小时候总说要当英雄,现在真成了。不过我觉得,能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最大的英雄。"

汤伟鹏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他是大源村的"守夜人",是同事口中的"拼命三郎",是妻子心里的"踏实依靠",是孩子们眼中的"超人爸爸"。他用35年的生命,诠释了一个最朴素的真理:英雄不一定在远方,可能就在你身边——是那个帮你修路灯的人,是那个劝你转移的人,是那个在危险来临时把你推开的人。

山体垮塌的废墟上,重建工作已经展开。村头的公告栏里,贴着汤伟鹏的照片,下面写着:"平凡岗位,亦可铸就伟大。"

风过处,村口的梧桐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守护的故事——有些光,或许不够耀眼,却能穿透黑暗,照亮无数人的一生。

相关内容

美国柯克遇害案:枪击悲剧背后的社会撕裂与安全隐忧
扎根乡村育桃李:特岗教师群体用坚守与担当点亮教育希望之光
谋划“十五五”:洞悉“变”与“不变”的时代密码
山水之城新生长:重庆在时代浪潮中的多维蜕变与高质量发展
培育消费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多地实践探索与启示
音乐疗法欺诈案:当“伪科学”披上商业外衣,法律如何守护消费者权益?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