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审结一起外卖羊头骨现蛆虫案,消费者王某因食用后不适且发现羊头骨缝中有发黑死蛆,与商家协商及投诉无果后起诉,法院依据《食品安全法》认定蛆虫系销售时所存、食品不符安全标准,判决餐饮店赔偿王某1000元,此案为外卖食品安全维权及行业规范敲响警钟。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外卖凭借“一键下单”的便捷成为大众日常饮食的重要选择。然而,当这份便利与食品安全隐患狭路相逢,一场关于信任、责任与法律的较量便悄然展开。近日,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审结的一起因外卖羊头骨惊现蛆虫引发的索赔案件,不仅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典型案例,更以司法判决划清了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的红线。
一、恶心遭遇:从美食到“噩梦”的反转
2024年9月1日,上海的王某像往常一样,通过外卖平台在某餐饮店下单了麻辣羊蹄、草原羊肚包肉和老汤卤羊头等美食,共计消费127.25元,其中老汤卤羊头价格为81.3元。餐品送达后,因数量较多,王某未能一次性吃完,便将剩余食物放入冰箱保存。
次日下班后,王某吃完其他餐品,打算把羊头骨清洗干净喂狗。然而,当他拿起羊头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恶心至极——羊头骨的缝隙中爬满了蛆虫。这一发现不仅让王某食欲全无,更导致他一夜呕吐不止。原本期待的美食体验,瞬间变成了一场可怕的“噩梦”。
二、协商与投诉:维权路上的波折
9月3日,王某强忍着不适,通过外卖平台联系涉事餐饮店。他明确告知商家,在购买的羊头骨缝中发现了大量蛆虫,并附上了拍摄的清晰照片作为证据,要求商家进行赔偿。面对王某的指控,商家给出了两种回应:一是声称自己在外卖平台购买了“放心吃”保险,遇到纠纷会有保险理赔;二是辩称王某在购买并食用两天后才告知此事,难以确认羊头骨缝中的蛆虫是销售时就存在的,有可能是王某自身保存不当导致食物变质后滋生。
王某并未就此放弃维权,他随后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解,但双方就赔偿问题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无奈之下,王某决定将餐饮店起诉至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依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提出1000元的赔偿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的平台介入中,商家虽已退还了羊头的81.3元价款并赠送了35元平台消费券,但王某强调,他接受退款和消费券时已明确告知平台工作人员,此举仅为平台安抚,他仍保留向商家索赔的权利,且该消费券最终因过期并未使用。
三、法院判决:证据与法律的较量
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受理此案后,对案件进行了细致审理。在审理过程中,原告王某提供的涉案羊头骨照片成为关键证据。法院经观察发现,照片中的蛆虫颜色发黑,且均为死体。这一特征与因消费者购买后保存不当导致食物腐败而新滋生出的、通常为白色活体的蛆虫明显不同。
结合王某购买的食品为老汤卤羊头这一事实,法院进一步分析认为,涉案羊头经过卤煮,骨缝里的蛆虫经过卤煮会呈现发黑及死体状态。由此,法院认定该蛆虫是在被告销售给原告时已经存在于骨缝里,而非王某保存不当所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被告作为在外卖平台经营的餐饮店铺,有义务保证所销售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涉案的羊头骨在销售时骨缝里含有蛆虫,明显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据此,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判决被告餐饮店赔偿原告王某1000元。
四、案件启示:食品安全大于天
这起案件虽然标的额不大,但却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对于消费者而言,当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要像王某一样,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维权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照片、视频、购物凭证等,以便在必要时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持。
对于餐饮商家来说,这起案件是一个深刻的教训。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的生命线,商家必须严格把控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储存配送等各个环节,确保所销售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能心存侥幸,试图通过保险理赔、推卸责任等方式逃避责任。
对于外卖平台而言,要加强对外卖商家的监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商家进行检查和评估。同时,要完善消费者维权机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维权渠道。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加大对餐饮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通过加强监管,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外卖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只有消费者、商家、外卖平台和监管部门共同携手,才能筑牢食品安全防线,让“一键下单”真正成为安全、便捷的美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