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了克拉玛依从以石油闻名的“油城”向算力规模位居新疆之首、西北前列的“数城”转型的历程,其凭借前瞻性战略眼光、石油积累、自然优势及人才体系发展算力产业,实现石油与算力双向赋能,并在国家战略下以强大算力激活多元业态,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典范。

在中国西北的戈壁深处,一座曾经以"富得流油"闻名的城市,正悄然上演着一场令人惊叹的"进化论"。克拉玛依,这个因石油而兴起的城市,如今不仅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更以超过1万P的算力规模跻身新疆首位、西北前列,成为数字时代的"新算力之都"。从"磕头机"林立的油田到服务器集群密布的数据中心,从单一的能源输出到"数字能源"双轮驱动,克拉玛依的转型之路,堪称中国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一、算力崛起:一座资源型城市的战略转型
克拉玛依的算力传奇始于其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地,这座城市在享受石油红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资源型城市的"成长烦恼"。早在20世纪90年代,当大多数城市还在专注于传统产业发展时,克拉玛依就前瞻性地启动了"数字油田"建设,迈出了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
2010年,国内首个数字油田在克拉玛依建成,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为石油产业插上了数字翅膀,更为整座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的发展更是快马加鞭:2012年成立全疆首个云计算产业园区,2014年园区建设被列为国家重大工程,2021年入选自治区数字经济示范园区。30多年的油田信息化建设和近20年的智慧城市打造,让克拉玛依积累了发展数字经济所需的物质基础、技术积累、人才储备和思想共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克拉玛依在算力产业发展上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天然冷却场",克拉玛依纬度较高、空气干燥、年均气温偏低,为智算中心的大批量服务器提供了理想的散热环境。更关键的是,这里拥有低廉的绿色电力成本——工业电价远低于东部城市,且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达833万千瓦,其中建成47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5%。这些优势条件,使克拉玛依成为算力企业的理想栖息地。
二、石油与算力:传统能源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克拉玛依的算力发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石油产业形成了独特的"双向赋能"关系。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深知算力产业资金密集、技术迭代快的特点,而雄厚的石油积累为其破解高投入难题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克拉玛依,"云端算力"与石油产业形成了良性互动。新疆油田(克拉玛依油田)通过数智化技术赋能油气勘探开发,建设了先进的数智油藏系统,实现了资源开发的"吃干榨净"。在中控指挥中心,操作人员通过智能操控台,10分钟内就能发现并解决300公里外气井的井温异常问题,这种远程实时决策能力让老油田焕发出新的生机。
更值得关注的是,克拉玛依正在实现从"资源输出"到"技术输出"、从"能源中心"到"能源数字枢纽"的华丽转身。云计算产业园区内,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等技术设施不断完善,一座融合"硬件+软件+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正在形成。这种转型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重塑了城市的发展基因,使克拉玛依在数字时代占据了新的战略制高点。
三、算力赋能:激活多元业态的"云端大脑"
在"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克拉玛依的算力优势正在转化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动能。一条连接上海与克拉玛依的算力"高速公路"已经贯通,"上海数据+油城算力"的东西协作模式成为区域产业协同的典范。
目前,克拉玛依已建成中国移动(新疆·克拉玛依)智算中心、华为云克拉玛依基地等6个大型数据中心,可容纳6.5万个标准机柜,智能算力规模达到惊人的17000P(相当于85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的总计算能力)。这一算力规模不仅位居全疆之首,更在西北地区保持领先地位。《流浪地球》等大片在此完成渲染工作,就是克拉玛依算力实力的生动证明。
克拉玛依的算力产业正在激活多元业态。在石油行业,数字技术推动能效提升、安全生产和绿色低碳发展;在新兴领域,低廉的绿电成本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在人才培养方面,作为全疆唯一引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城市,克拉玛依构建了完备的人才技术创新体系,数字化人才储备位居全疆前列。
从"油城"到"数城",克拉玛依的转型之路启示我们:资源型城市的未来不在于资源的枯竭,而在于能否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竞争优势。克拉玛依通过"数字能源"双轮驱动,不仅延续了石油产业的辉煌,更在数字经济时代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这座戈壁明珠的进化故事,正在书写中国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也为全球能源城市的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