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专项行动,重拳打击非法猎捕、交易野生动物犯罪,通过全链条治理、科技赋能、全民参与和生态修复,坚决守护生态安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雷霆行动:全国公安机关打响鸟类保卫战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一场关乎生态安全的保卫战正在持续打响。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打击危害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连续部署开展"昆仑""平安原野"等专项行动,专项打击涉黄河"几字弯"候鸟犯罪,并组织开展非法狩猎专案集群打击行动。这些行动如同一把把利剑,直指野生动物犯罪链条的各个环节。
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危害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案件7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万余名。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公安机关守护生态安全的坚定决心,也是对违法犯罪分子的严厉震慑。在"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公安部公布的5起典型案例,更是向全社会传递出依法保护野生动物的鲜明信号。
二、典型案例剖析:犯罪手法与危害触目惊心
(一)辽宁盖州案:跨区域非法狩猎团伙覆灭
2023年10月,辽宁营口盖州市公安局根据群众举报,成功打掉一个跨区域非法狩猎、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犯罪团伙。这个由李某义、吴某等10人组成的犯罪团伙,在候鸟迁徙的关键时期,在盖州市、鲅鱼圈区等禁猎区,使用粘网等禁猎工具大肆猎捕野生鸟类。他们不仅非法猎捕,还从事收购、运输、出售等"一条龙"犯罪活动。
警方现场查获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31只,国家"三有"保护野生鸟类25000余只。这些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每只鸟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的消失将直接影响食物链的平衡。该团伙的作案手法专业,组织严密,显示出野生动物犯罪已经呈现出产业化、专业化的趋势。
(二)吉林珲春案:诱鸟陷阱背后的贪婪
2024年8月,吉林珲春森林公安分局破获的一起案件,揭开了非法狩猎者的卑劣行径。李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利用诱鸟器、粘网等工具,在珲春市多处林地内猎捕黑尾蜡嘴雀等野生鸟类。在短短两个月内,他们就疯狂猎捕了200余只野生鸟类。
这些犯罪分子利用鸟类的自然习性设置陷阱,将诱鸟器播放的鸟鸣声作为"诱饵",吸引野生鸟类自投罗网。这种作案手法不仅残忍,而且对鸟类种群的繁衍造成极大破坏。更令人担忧的是,类似手法在全国范围内屡见不鲜,显示出野生动物犯罪手段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三)黑龙江讷河案:持续作案的"捕鸟惯犯"
齐齐哈尔市讷河市公安局破获的案件中,刘某河、张某利两名犯罪嫌疑人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使用粘网非法猎捕白腰朱顶雀、小鹀、黄雀等野生鸟类200余只。这些"三有"保护鸟类,虽然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但同样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名犯罪嫌疑人属于典型的"捕鸟惯犯",他们长期从事非法狩猎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持续性破坏。这类案件提醒我们,野生动物保护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常态化监管。
(四)湖北监利案:规模化非法交易网络
湖北监利公安机关破获的"4·17"系列案,揭露了一个庞大的非法交易网络。曾某良、张某进等50名犯罪嫌疑人,在监利多地设立收购点,组织人员利用禁猎工具大肆猎捕野生鸟类,然后通过物流发往省外贩卖。
警方现场查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2600余只,"三有"保护动物2.88万只,诱捕设备40余套、丝网150余张。如此大规模的非法狩猎和交易活动,不仅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更显示出野生动物犯罪已经形成跨区域的黑色产业链。该案的成功侦破,有力斩断了这条伸向野生鸟类的"黑手"。
(五)广东广州案:以驯养为名的非法交易
广州市公安局破获的熊某等人案件,揭示了更为复杂的犯罪模式。这个团伙以自养和牟利为目的,不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通过饲料工厂为掩护进行非法交易。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对鹰类进行训练,操控其野外捕鸟;利用画眉鸟进行直播打斗和网络赌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犯罪产业链。
这种将野生动物保护与网络赌博等违法活动相结合的新型犯罪模式,不仅危害野生动物资源,更对社会风气造成恶劣影响。该案的成功侦破,为打击新型野生动物犯罪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守护生态安全:构建长效保护机制
(一)全链条打击:从猎捕到交易的全面围剿
公安机关在打击野生动物犯罪中,坚持全链条打击策略,不仅严惩直接实施猎捕的犯罪分子,更追溯源头,打击非法交易、运输、饲养等各个环节的参与者。这种"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的打击模式,有效遏制了野生动物犯罪的高发态势。
(二)科技赋能:提升打击效能
在案件侦办中,公安机关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DNA鉴定等技术,提高案件侦破效率。同时,加强与林业、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形成打击合力。
(三)全民参与:构建群防群治格局
公安机关注重发动群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通过公布举报电话、奖励举报有功人员等方式,鼓励群众提供违法犯罪线索。同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四)生态修复: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公安机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生态修复工作,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补偿等措施,促进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这种"打击+修复"的工作模式,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四、展望未来: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为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更大贡献。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保护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野生动物犯罪等全球性挑战。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野生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处,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