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2岁老中医徐某某借“驱鬼疗法”之名对女患者杜女士实施猥亵,经法院审理认定其行为构成性骚扰,一审判决其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治疗费、律师费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共47332.16元,此案为中医诊疗规范与患者权益保护敲响警钟。

在传统中医文化里,"望闻问切"是悬壶济世的四诊之道,针灸推拿更是传承千年的祛病良方。然而,北京某医院理疗科72岁的徐某某医师,却将这神圣的诊疗室变成了实施性骚扰的罪恶场所。当"80后"女患者杜女士因身体不适前来求医时,等待她的不是妙手回春的仁心仁术,而是一场披着"驱鬼疗法"外衣的猥亵噩梦。这起近日由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的案件,不仅撕开了个别医疗从业者职业道德沦丧的疮疤,更给全社会敲响了关于中医诊疗规范与患者权益保护的警钟。
一、"驱鬼疗法"背后的罪恶剧本
2023年4月的那个寻常午后,杜女士因身体不适来到徐某某医师的诊室。作为执业多年的理疗科医生,徐某某在完成常规针灸治疗后,突然要求为患者把脉。当脉象显示异常时,这位自诩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面色凝重地告知患者:"你身上附着一个女鬼,需要在接下来的两个晚上用9根缝衣针做法驱赶。"这番说辞立即让年轻的杜女士陷入极度恐惧,精神状态迅速恶化。
心理学专家分析指出,利用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对传统医学的信任,通过虚构超自然现象实施精神控制,是典型的"煤气灯效应"操控手段。徐某某深谙此道,他刻意营造神秘氛围,让本就因病焦虑的杜女士完全丧失判断能力。据法院判决书披露,正是在这种精神控制状态下,徐某某以"治疗需要"为名,实施了包括触碰隐私部位在内的猥亵行为。
更令人愤慨的是,这种披着中医外衣的性骚扰并非即兴之举。警方调查发现,徐某某长期利用患者对中医特殊疗法的信任,编造各种"驱邪""调理"的借口接触患者隐私部位。在诊疗记录中,他多次使用"阳气不足需按摩关元穴""宫寒需要热敷腹部"等专业术语,实则进行不当接触。这种将专业诊疗异化为性骚扰工具的行为,严重玷污了中医传承千年的医德医风。
二、法律利剑下的真相还原
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徐某某辩称所有行为均为"正常诊疗",试图以专业壁垒逃避责任。然而,法律的天平最终倾向了正义:法院经审理认定,被告行为构成性骚扰。
首先,法院着重考察了诊疗行为的合规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相关诊疗规范,中医诊疗中涉及隐私部位的检查,必须遵循"同性医患、第三方在场"的基本原则。而本案中,徐某某单独为女性患者进行涉及隐私的"治疗",且未采取任何合规程序,已明显违反行业规范。
其次,行政处罚决定书成为关键证据。2023年5月18日,公安机关根据杜女士报案,对徐某某作出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因年满70周岁未执行)。这份文书确认了徐某某自认实施猥亵行为的事实,其证明力得到法院采信。
更具突破性的是,法院运用"优势证据规则"认定性骚扰事实。主审法官指出:"当原告主张的可能性明显大于被告否认时,应当作出有利于原告的推定。"结合杜女士事后的精神诊断证明(中度复发性抑郁障碍)、亲友证言及被告异常诊疗记录,法院确认性骚扰行为具有高度盖然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判决突破了传统性骚扰案件的举证困境。在缺乏直接视频证据的情况下,法院综合考量:①患者对专业医师的合理信赖 ②中医诊疗的常规操作边界 ③被告异常诊疗行为的持续性 ④行政处罚的前置认定,最终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这种裁判思路为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三万元精神抚慰金的深层意义
法院最终判决徐某某除书面赔礼道歉外,还需支付治疗费10332.16元、律师费7000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0元。这个数字背后,蕴含着多重法律价值与社会意义。
从民事赔偿角度看,3万元精神抚慰金体现了"填平损害"与"惩戒违法"的双重功能。相较于一般民事侵权案件,法院在本案中提高了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既是对受害人严重精神创伤的补偿(杜女士出现持续性噩梦、社交障碍等症状),也是对医疗场所性骚扰行为的特别警示。
在法律责任层面,判决凸显了"行业特殊性加重责任"的裁判理念。法院特别指出:"中医师基于患者信赖实施侵害,其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大于普通性骚扰。"这种区分责任轻重的裁判思维,有助于强化特殊职业群体的伦理约束。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社会示范效应。本案判决首次明确了中医诊疗中的"患者自主权边界",确立了"诊疗行为合规性推定"规则——即当诊疗行为超出公众认知常识时,医师负有更高的举证责任。这为后续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判例参考。
四、敲响中医诊疗规范的警钟
这起案件犹如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医行业发展中的隐忧。在传统医学复兴的当下,如何平衡"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成为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首先,诊疗规范化刻不容缓。中华中医药学会专家指出,当前部分中医从业人员存在"重疗效轻规范"倾向,对涉及隐私的诊疗行为缺乏明确操作指引。建议尽快出台《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特别明确针灸、推拿等接触性治疗的性别匹配要求与第三方监督机制。
其次,患者权益保护需要制度性保障。本案暴露出诊疗过程中的"权力不对等"问题——患者往往因专业壁垒不敢质疑医师行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诊疗行为告知-同意"制度,对涉及隐私的诊疗项目实行"双同意"(患者签署+家属知情)。
更重要的是医德医风建设。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本案纳入医师继续教育典型案例,重点加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培训。同时,推动建立"患者投诉快速响应机制",确保诊疗安全。
结语:守护传统医学的纯洁性
当72岁的徐某某医师站在被告席上,他毁掉的不仅是个人的职业生涯,更是患者对传统医学的信任。这起案件提醒我们:中医文化的传承发展,必须建立在严格的职业规范与伦理约束之上。三万元精神抚慰金,既是对受害者的补偿,更是对整个行业的警示——任何借"传统""神秘"之名实施的侵害行为,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在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老祖宗留下的验方秘术,更需要当代医者秉持的仁心仁术。唯有让诊疗行为在阳光下运行,让患者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传统医学这棵千年古树才能继续枝繁叶茂,为人类健康贡献东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