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民生事业取得历史性跨越,医疗从“缺医少药”迈向“健康西藏”,教育从“马背学校”蝶变“智慧校园”,社保、就业等从“有没有”跃升“好不好”,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正向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迈进。

一、健康基石:从"生命禁区"到"健康西藏"的跨越
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市人民医院,藏族医生次仁平措正熟练地操作着最新的超声诊断设备,为牧区群众进行先心病筛查。这一幕在60年前简直难以想象——那时的西藏,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缺医少药"是常态,许多农牧民甚至一辈子没做过一次体检。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医疗卫生事业迎来历史性变革。国家累计投入超500亿元,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四级"医疗服务体系:自治区级医院重点攻克疑难重症,地市级医院强化专科能力建设,县级医院实现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如今,西藏已实现"400多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400多种中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乡镇"的跨越式发展。
先心病防治是西藏医疗进步的生动缩影。过去,西藏先心病患病率高达平原地区的3-4倍,患者往往需要远赴成都、北京等地治疗。在"组团式"医疗援藏的推动下,西藏建立起"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全链条服务体系。北京阜外医院、华西医院等顶尖医疗机构对口帮扶,不仅带来先进设备和前沿技术,更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为西藏锻造出一支"带不走的高原医疗队"。藏族医生单增卓嘎的成长轨迹颇具代表性——从最初操作设备时的紧张生涩,到如今能独立完成复杂手术,标准化培训体系和援藏专家的悉心指导,让她和同事们的专业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更令人振奋的是,曾经肆虐西藏的大骨节病、包虫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得到历史性消除。通过改水改厕、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控措施,这些曾严重影响群众健康的疾病发病率大幅下降。农牧民健康体检实现全覆盖,远程医疗系统连接起乡镇以上所有公立医院,让高原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二、教育之光:从"马背学校"到"智慧校园"的蝶变
在那曲市聂荣县,平均海拔4700米的藏北高原上,一所现代化学校里传来朗朗读书声。这里拥有13所义务教育学校、3所幼儿园,科技馆、实验室等设施一应俱全,与60年前"马背学校""帐篷课堂"的简陋条件形成鲜明对比。
西藏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是国家持续投入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教育专项资金超2000亿元,实施"全面改薄""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等惠民工程。如今,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公费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
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令人瞩目。在海拔5000多米的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世界海拔最高的乡小学里,孩子们在恒温教室里学习,宿舍里有暖气,食堂提供营养餐。这样的场景在西藏已不鲜见——全区中小学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多媒体教学终端配备率达100%,"互联网+教育"让优质课程资源直达偏远地区。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关键。通过"国培计划""区培计划"等培训项目,西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内地西藏班(校)累计培养毕业生数十万人,成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更令人欣喜的是,双语教育体系的完善,既传承了优秀民族文化,又为学生打开了通向现代社会的大门。
三、民生温度: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跃升
在拉萨市城关区纳金街道,65岁的藏族阿妈央金正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享受免费体检。"现在政策好啊,看病有医保,老了有养老,生活比蜜还甜!"她的话道出了百万西藏群众的心声。
西藏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从和平解放初期的35.5岁提高到现在的72.19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5%,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连年提高。住房保障方面,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近千万群众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西藏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越来越多的西藏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收入水平稳步提高。2023年,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余元,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文化惠民工程让群众精神生活更丰富。全区建成各级文化馆(站)700多个,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实现全覆盖。藏语言文字得到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超过99%,农牧民群众也能同步享受现代文化成果。
四、未来展望:向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新西藏迈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民生事业正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未来,西藏将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高原特色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60年沧桑巨变,60年春华秋实。从"生命禁区"到"健康西藏",从"马背学校"到"智慧校园",从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西藏民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诠释。今天的西藏,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正向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