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指出,7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促进物价回升系列政策落地实施,带动企业盈利持续恢复,1-7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3.6%,7月单月增6.7%,政策支持与企业活力共振推动盈利走出"V型"复苏曲线。

7月的工业数据,为下半年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信心。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增速与上月持平,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促进物价水平合理回升系列政策的逐步落地,企业盈利水平呈现"持续恢复"的鲜明特征——1至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6%,较上半年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单月利润同比增长6.7%,增速较6月份回升2.6个百分点。
这一组数据的背后,是宏观政策与微观主体活力的同频共振:从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到融资支持的"精准滴灌",从扩大内需的"市场引擎"到产业升级的"创新动能",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正推动企业盈利走出"V型"复苏曲线,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一、政策工具箱"精准发力":从"输血"到"造血"的企业赋能
企业盈利的恢复,首先得益于宏观政策对市场主体的精准支持。今年以来,围绕"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目标,各地区各部门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从财税、金融、产业等多个维度为企业减负增效。
在财税领域,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持续深化。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9279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5839亿元,惠及企业超8万户。以浙江某新能源科技企业为例,该企业因研发投入大、资金周转压力大,今年上半年通过留抵退税政策获得800余万元退税款,直接用于新生产线建设和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其二季度利润同比增长42%。
金融政策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央行数据显示,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1%,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7%,均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广东某精密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通过'科创再贷款'获得2000万元低息贷款,利率仅3.2%,比普通贷款低1.5个百分点,大大降低了财务成本。"
产业政策则聚焦"强链补链",为企业创造市场需求。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通过补贴、充电设施建设等举措刺激农村市场消费。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3.5%,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利润普遍增长20%以上。
二、工业生产"稳中有进":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
工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为企业盈利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其中制造业增长4.8%,高技术制造业增长7.5%,装备制造业增长6.1%,均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
这种增长不仅体现在"量"的扩张,更体现在"质"的提升。从行业看,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亮眼:7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3.5%,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26.8%,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9.7%。以江苏某光伏企业为例,受益于全球清洁能源需求激增,其7月份组件出货量同比增长50%,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
从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工业生产均保持增长,其中中西部地区增速更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中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西部地区增长4.9%,均高于东部地区的4.1%。这得益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东数西算"、"西电东送"等跨区域产业协作的深化。
三、企业盈利"持续恢复":从"被动承压"到"主动突围"的市场逻辑
企业盈利的恢复,本质上是市场需求改善与企业效率提升的双重结果。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扩投资政策落地,市场需求逐步回暖,企业订单增加,产能利用率回升,进而推动盈利改善。
从需求端看,消费市场持续恢复。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1%,其中商品零售增长4.2%,餐饮收入增长10.1%。消费的回暖直接带动了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增长:7月份,食品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2.3%,纺织业增长8.7%,家具制造业增长15.6%。
从供给端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升效率。以山东某化工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生产流程智能化,单位产品能耗下降15%,人工成本降低20%,叠加产品价格上涨,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35%。
更值得关注的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盈利改善尤为显著。1至7月份,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2%,增速高于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中,小型企业利润同比增长7.1%,微型企业增长5.8%。这反映出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效果正在显现,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四、未来展望:政策持续加码,企业盈利有望"量质齐升"
尽管企业盈利已呈现恢复态势,但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等。对此,政策层面已释放明确信号:将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展望下半年,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和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回暖,企业盈利有望实现"量质齐升"。一方面,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动能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企业盈利的主要拉动力;另一方面,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盈利能力也将逐步提升。
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所说:"7月份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盈利持续恢复,表明宏观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经济恢复基础更加稳固。"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将更加坚实,企业也必将在复苏浪潮中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