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郭女士乘坐长安新能源汽车在时速14公里低速行驶时右后侧帘式气囊突然弹开致其眼耳受伤,长安客服称正对安全气囊控制器进行技术分析,此类事件非个例,消费者呼吁厂家彻查保障权益。

近日,北京的郭女士乘坐同事的长安新能源汽车时遭遇惊魂一幕。在车辆低速行驶过程中,右后侧帘式气囊突然弹开,导致郭女士脸部、眼睛和耳朵受伤。令人震惊的是,事故发生时车速仅为14公里/小时,且未发生任何碰撞。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也让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产生了质疑。
事件回顾:低速行驶中气囊突然弹开
8月27日中午,郭女士乘坐同事的长安EV460汽车从地库驶出。车辆刚刚开出地库一米左右,突然一声巨响在郭女士耳边炸开,她瞬间被打蒙,脸部像是被狠狠揍了一拳,脑袋嗡嗡作响。等她缓过神来,发现右侧帘式安全气囊已全部弹出,脸部、右眼和右耳均受伤。
郭女士被紧急送往医院,诊断结果显示右眼眼球挫伤、右眼眼膜下出血,最严重的是右耳突发性耳聋,高频听力受损。医生表示,这些损伤有可能是永久性的,郭女士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恢复听力。
厂家回应:正在技术分析
面对郭女士的质疑,长安汽车客服人员表示,厂家已接到相关投诉,目前正在对安全气囊控制器进行技术分析。客服人员称,安全气囊控制器已被拆除并送往专业部门进行检测,但具体分析结果何时出炉尚无法告知。
类似事件频发,安全气囊触发条件引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安全气囊无故弹出现象并非个例。近年来,多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均出现过类似情况。专家表示,安全气囊的触发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有时一个共振就有可能触发气囊弹开。每个厂商的安全气囊设置灵敏度不同,因此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专家建议:等待厂家检测结果,关注后续处理
南京一位汽修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郭女士遇到的情况较为罕见,但仍需等待厂家的检测结果。专家指出,安全气囊的触发机制复杂,涉及多个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在没有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引发气囊弹开,可能存在多种可能性,包括传感器故障、控制系统误判等。
消费者呼吁:厂家应彻查原因,保障消费者权益
郭女士的遭遇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许多网友表示,安全气囊本应是保护驾乘人员的重要装置,如今却在低速行驶中无故弹开,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消费者呼吁厂家彻查原因,给出权威解释,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结语
长安新能源汽车低速行驶中气囊爆开事件,不仅给郭女士及其同事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也引发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担忧。厂家应高度重视此次事件,彻查原因,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监管,确保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