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蝶变:从”十里造船带”到”春江十里”的生态重生

南京浦口从昔日机器轰鸣的“十里造船带”蝶变为江豚嬉戏、生态与产业并进的“春江十里”,通过生态修复、岸线整治、低空经济布局及“两山”转化,生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华丽重生。

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浦口段,一场关于生态与发展的深刻变革正在上演。这里曾是机器轰鸣的"十里造船带",如今蜕变为江豚嬉戏的"春江十里";这里曾因工业发展付出生态代价,如今通过"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实现了从工业岸线到生态创新高地的华丽转身。浦口的变迁,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新时代"千里江山图",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Featured Image

一、江豚归来:生态修复的"微笑答卷"

清晨的长江浦口段,一艘白色巡护艇缓缓驶过。船上的杨金海手持望远镜,专注地搜寻着江面上的"微笑天使"。这位曾经的渔民,如今是浦口区12名江豚巡护员之一。"夏天江豚特别活跃,经常能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地跃出水面。"杨金海指着江面兴奋地说。

这种变化来之不易。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浦口指明了方向。同年,浦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沿岸捕鱼养殖和工业企业,修复岸线生态。包括杨金海在内的100多位渔民上岸转产,从捕鱼人变身江豚巡护员。

"江豚是长江生态的'活体检测仪'。"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周威介绍,这种对水质要求极高的旗舰物种,其种群数量直接反映长江生态健康状况。通过十年禁渔、增殖放流等举措,浦口段江豚数量稳定在20头左右,年均观测记录达2000头次。2025年,南京保护区内江豚种群增长至约65头,占江苏段总数一半,成为长江干流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的水域。

这些数据背后,是浦口构建的全方位保护体系:建立"岸线长"负责制,实施"放流+增殖+科研"三位一体模式,动员市民参与保护。如今,保护江豚已成为浦口人的自觉行动,形成了政府主导、协会助力、公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岸线重生:从工业遗迹到生态绿洲

站在东龙山郊野公园的观景台上,眼前碧波荡漾的长江与葱郁的植被相映成趣。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机器轰鸣的造船厂聚集区。"十里造船带"曾聚集近50家企业,船舶噪音和工业污染让江豚远离,周边居民"滨江不见江、近水不清水"。

2018年,浦口启动长江岸线专项整治,拆除300余套机械设备、13万平方米建筑物,清除150万平方米水泥地坪,复绿170万平方米,恢复生态岸线11公里。昔日的工业伤疤,如今变身东龙山、驷马河、舟营等郊野公园,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城市客厅"。

在驷马河公园,记者遇到正在散步的退休教师王建国。"以前这里臭气熏天,现在空气清新,每天都有很多市民来锻炼。"王建国说。这些公园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成为浦口的新名片,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发展。

生态修复带来的效益是多维的。浦口区文旅局数据显示,整治后的滨江区域年接待游客量增长300%,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服务业蓬勃发展。更可贵的是,生态价值的提升让当地居民切实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创新转型:低空经济的"浦口实践"

生态保护不是发展的绊脚石,而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浦口在修复生态的同时,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在南京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运行管理中心,技术人员尹宏亮展示着"一网统飞"服务平台。"这架无人机正在执行长江巡检任务,能自动识别江滩垃圾并反馈处理。"尹宏亮介绍。目前,浦口已建立覆盖生态环境保护的无人机巡查系统,江豚保护区也有了"天空卫士"。

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和区位优势,浦口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成全国领先的飞行管控平台,吸引长空科技、大翼航空等40多家无人机企业集聚,成为江苏省低空经济先行集聚发展试点。

"我们以环保整改倒逼产业升级,将腾退的工业用地用于发展新兴产业。"浦口区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这种"腾笼换鸟"的策略,使浦口从传统工业岸线蜕变为创新高地。数据显示,浦口低空经济产业年产值已突破50亿元,带动就业近万人。

四、两山转化:浦口的绿色发展密码

浦口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两山"理念的深刻内涵。通过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浦口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

在永宁街道,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有机种植的"永宁青虾"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在汤泉街道,温泉资源与森林康养结合,打造出长三角知名的休闲度假目的地。这些案例证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宝贵的经济资源。

"我们坚持生态优先,但绝不放弃发展。"浦口区委书记吴勇强表示。通过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浦口让绿水青山在向金山银山转化中保值增值,也让金山银山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快速崛起。

长江奔流不息,浦口的蝶变仍在继续。从江豚巡护员的坚守,到低空经济从业者的创新;从生态修复的"愚公移山",到绿色发展的"点石成金",浦口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的长江之歌。这里的每一朵浪花、每一只江豚、每一架无人机,都在诉说着一个真理: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就一定能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当夕阳西下,江豚的剪影跃动在金色的江面上,浦口的明天,必将如这江水一般,奔涌向前,生生不息。

相关内容

唱响”南方声音” 凝聚”南方力量”——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为全球治理注入新动能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动”起来,守护青春每一步
石破茂”体面”辞职:日本政坛权力博弈的冰山一角
台风”塔巴”登陆江门:一场与风雨的较量
万芾笔下的白露节气:花鸟意象中的自然哲思与文化密码
华北雨季“超长待机”:一场气候异常下的自然挑战与应对启示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