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重症女孩胡心瑶:以笔为刃,在病痛中劈出生路

22岁重庆女孩胡心瑶患血管炎八年历经数十次病危,边治疗边靠多份工作挣钱自救,还为自己举办特殊婚礼,更以写作记录抗争历程,已写6万字自传,希望用文字鼓舞更多病友。

在上海瑞金医院外的公园长椅上,22岁的重庆垫江女孩胡心瑶刚刚结束又一次血浆置换治疗。她脸色略显苍白,但眼神中透着坚毅。这位“00后”女孩,身患八年血管炎,历经数十次病危,却有着多重身份——刚“嫁人”的新娘子、写作者、公益志愿者。而其中,她最心仪的身份还是写作者,在与病魔抗争的八年里,她用疼痛和希望浇灌出了另一个“生命”。

Featured Image

八年抗争:为“挣命”拼搏

2017年,14岁的胡心瑶被确诊患上血管炎,从此,她和家人踏上了漫长的求医路。从最初的肾炎发展到如今的血管炎、肾衰竭晚期、心力衰竭,她的身体不断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这八年,医疗花销高达137万元,父母的积蓄25万元、各地医生借款十几万元、社会捐款几万元,剩下的约70万元,是她自己一分一分挣出来的。

16岁初中毕业时,患病两年的胡心瑶就踏上了赚钱治病的路。她从服务员到工厂女工,从职员到医药销售,病重后被公司开除,就同时做三份工作:摆地摊、写作、做心理咨询。“一个人的奔跑并不容易,不确定性如影随形。”她回忆道,父母年迈身体不好,大部分跑医院的路程都是她一个人。2020年3月,她因消化道出血第一次收到病危通知书;2021年3月,因肺部感染导致“白肺”,在ICU住了7天;今年6月22岁生日那天,她再次收到病危通知书,这是她10天内收到的第五张,她独自签下名字,抢救结束后,依旧独自回到出租屋。今年8月,她又收到病危通知书并自己签字,随后前往上海瑞金医院接受治疗,因没钱又准备回到重庆。

特殊婚礼:嫁给自己的勇气

两个月后,胡心瑶在上海,在旅游博主“仓也”的帮助下,给自己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在没有新郎的情况下,她嫁给了自己。“说实话当他给我穿上婚纱的样子,我没有笑容。”她回忆道,“但是当我走到那个现场的时候,我感动哭了,那一天我嫁给了我自己,我觉得我要活下去。”这场特殊的婚礼,是她对自己的一次承诺,是对生命的执着坚守。

写作之路:用文字记录与鼓舞

胡心瑶爱写作,源于老家垫江的医生“老彭”。老彭为她确诊并资助了几万元治疗费,胡心瑶最初对文字不感兴趣甚至抵触,但看到老彭社交平台上生动的文字后,她也想要记录。“有文笔,但有些事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写出来。”她从写日记到写随笔,从用手写到用手机记录,把自己遇到的事情都一一记录下来。

在治疗间隙,写作成了她重要的生命支点。在上海瑞金医院治疗时,她在朋友圈分享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里的时间走得格外快又格外慢,快到来不及记录每一声叹息,慢到能数清输液管里每一滴药液的坠落。”她经常用文字记录每一天的喜怒哀乐、每一次的治疗经历和每一位遇到的贵人。

2024年12月,她联系摄影师在嘉陵江边拍照并提出“照片要拍黑白”,当时她准备就此结束生命,摄影师发现不对劲后报警,是警察的劝导和江上过往的轮船让她悟出人生哲理:“江面轮船没有经过的时候,它是平静的,轮船经过的时候它是颠簸的,经过之后,它又会恢复平静,人生好像也是这样。”

自传梦想:传递希望之光

治病的同时,胡心瑶给自己定下了更大的目标——写一本自传。2024年,她萌生这个念头并开始写作,还主动联系过出版社。她为自己起了笔名“鹿灵瑶”,“胡心瑶”是承受苦难的现实身份,而“鹿灵瑶”是她为自己创造的精神符号——一个像小鹿一样灵活奔跑、没有烦恼的存在。

“目前已经写了6万字,记录了我从14岁到20岁的经历,或许在2025年底,这本书就能顺利完成。”写作对胡心瑶而言,是一场对抗遗忘的仪式。她决心用自己的文字记录,鼓舞更多和她一样的病友,让他们在病痛中也能找到希望和力量。她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用自己的经历和文字,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相关内容

《”北溪”爆炸案关键突破:乌克兰嫌疑人落网牵动俄乌欧三方神经,俄紧急推动安理会介入》
今夏国产动画:从情感共鸣到产业升级的全面绽放
光影八十载,新程再启航——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盛大开幕
97岁田华再回长影:一生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坚守
雪域高原上的”生态哨兵”:用脚步丈量三江源的绿色密码
南北天气”冰火两重天”:华北东北多雨模式持续 长江沿线高温肆虐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