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信普遍服务十年间攻坚克难,实现“村村通宽带、乡乡通5G”,打通农村信息“大动脉”,赋能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推动数字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助力区域协调与共同富裕。

在海拔4600米的可可西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高清云台摄像机正360度监测着藏羚羊迁徙路线;在青海湖畔,5G-A网络让游客能与远处雪山"虚拟同框";在云南怒江大峡谷,骡马驮运建材建起的基站让"最孤独城市"不再失联......这些生动场景,正是我国电信普遍服务十年成就的缩影。从"村村通宽带"到"乡乡通5G",从打通信息"大动脉"到激活数字"新动能",这场跨越山海的通信革命,不仅重塑了城乡数字鸿沟,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一、攻坚克难:在地球第三极架起"信息天路"
青海,这片占全国总面积1/13的广袤土地,平均海拔超3000米,85%的区域为高寒缺氧地区。在这里建设通信基站,难度超乎想象:冬季施工时,砂石需从300公里外运输一天,蓄电池要从600公里外运来三天;在怒江大峡谷,基站建材靠骡马队伍搬运;在太行山挂壁公路,施工人员只能手扛肩托;在广西蝴蝶岛,建设团队克服无淡水、无电、无传输的极端条件......但正是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铸就了全球瞩目的通信奇迹。
十年间,我国累计支持超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建设,建成农村4G、5G基站10万个。青海省行政村光纤宽带覆盖率从2015年的11.7%飙升至100%,5G通达率超95%;云南怒江州贡山县用骡马驮出通信希望;山西太行山悬崖基站彰显建设智慧;广西防城港蝴蝶岛"光氢储"基站开创绿色通信先河......这些基站如同"数字灯塔",照亮了偏远地区的致富路。
在青海茫崖市,这座被三大无人区环绕的"最孤独城市",通信基站从2014年的104个增至2025年的202个,信号覆盖率从30%提升至85%。太阳能基站既节约成本又保护生态,让艾肯泉景区游客能实时分享"恶魔之眼"的壮美。正如茫崖市工信局负责人所言:"信号满格,孤城不孤。"这种改变不仅发生在青海,更在全国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二、数字赋能:让山乡驶入发展"快车道"
"以前卖特产要收现金,现在扫码支付,销量翻了几番!"青海化隆县残疾夫妇杨寿财、扎西措毛通过直播带货,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这一变化源于2024年建设的4个普服基站,让曾经信号盲区的扎哈公路沿线重焕生机。铁塔公司负责人感慨:"当地群众拉着牦牛帮忙运输建材,这份支持让我们更懂通信的意义。"
电信普遍服务带来的不仅是网络覆盖,更是发展机遇。在青海,铁塔公司累计投资超15.74亿元,建设通信基站超3万个,其中普服站址1500余个,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全国范围内,网络赋能效应持续释放:电子商务让农产品走出深山,远程教育打破知识壁垒,远程医疗守护群众健康。正如专家所言:"数字流量正加速转化为发展增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
在青海湖畔,5G-A网络支撑起智慧旅游新业态;在可可西里,数字塔守护着生态安全;在广大农村,数字技术正重塑生产生活方式。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和民生福祉。
三、数智转型:从通信基础设施到数字文明底座
在可可西里,通信基站不仅是信号覆盖的节点,更是生态保护的"千里眼"。2019年,铁塔公司七天建成索南达杰保护站基站,为新生湖决堤风险提供数据支撑;2020年,移动宽带网络覆盖保护站周边,无人机巡检正在探索中。这些"数字塔"已升级为服务应急、国土、林草等40多个领域的智慧中枢。
中国铁塔通过"铁塔+大数据+AI",将数十万座通信塔转化为数字塔。在应急管理中,基站成为灾害预警的前哨;在生态保护中,摄像头实时监测野生动物活动;在农业领域,传感器精准指导生产。这种转型不仅提升了通信设施的利用效率,更开创了数字赋能千行百业的新模式。
面向未来,电信普遍服务将继续深化。随着5G-A、6G等新技术演进,偏远地区将享受更高速、更智能的网络服务。在乡村振兴中,数字技术将助力产业升级;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信息基础设施将弥合发展差距;在兴边固边中,通信网络将筑牢安全屏障。
从"信息天路"到"数字赋能",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十年跨越,不仅创造了世界通信史上的奇迹,更书写了数字时代的民生答卷。当偏远山区的牧民通过手机直播销售牦牛肉,当可可西里的藏羚羊迁徙被实时监测,当乡村医生通过远程会诊守护群众健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生动案例,更是一个国家推动共同富裕、实现数字文明的坚定步伐。这条"信息天路",正引领中国向着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