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孳生地成”防疫漏洞”:广东多地机构因基孔肯雅热防控不力被处罚

广东佛山等地因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不力,多家机构(小区泳池、酒店、餐饮店铺、企业等)因未及时清理蚊虫孳生地(积水、水培容器、污水坑等)被行政处罚,警示需重视蚊媒传染病防控细节,落实"防蚊灭蚊"责任。

七月的佛山,蝉鸣裹着湿热的风掠过街头。在禅城区某老小区的游泳池边,几位家长正指着池边的积水皱眉——水面漂浮着落叶和泥土,几只蚊虫正绕着积水盘旋。"前几天刚听说小区有孩子被蚊子咬了发烧,现在才知道问题出在这儿!"居民陈女士的话,道出了近期广东多地因蚊媒传染病防控不力引发的系列事件。

Featured Image

8月4日,广东省疾控局公布的多起典型案例显示,佛山禅城区司法局、南海区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因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不到位被行政处罚,涉及泳池、酒店、餐饮店铺、企业等场景。这些案例不仅暴露了部分单位对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漏洞,更敲响了夏季传染病防控的"警钟"。

一、积水里的"隐形炸弹":从泳池到水培植物,蚊虫孳生地为何成防控短板?

在佛山的系列处罚案例中,"积水"是高频关键词。无论是小区泳池的排水槽、酒店水培植物的容器,还是餐饮店铺随意倾倒的污水,这些看似普通的"小水洼",实则是蚊虫滋生的"温床"。

案例一:小区泳池"藏污纳垢",成蚊虫孳生重灾区

禅城区某小区的游泳池,本应是居民消暑的好去处,却因长期未清理的排水槽成了"蚊虫工厂"。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发现,泳池水质处理设备机房的排水槽内堆积着树叶、泥土,积水浑浊发绿,肉眼可见蚊幼虫在水中蠕动。"这些积水如果不及时清理,蚊子会在3-5天内完成产卵、孵化、成虫的全过程。"禅城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解释,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媒介——埃及伊蚊、白纹伊蚊,正是依赖这样的小型积水繁殖。

根据《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第六十九条,单位和个人需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积水。该泳池负责人因未落实这一规定,被当场警告并责令整改。"我们之前总觉得'泳池水是流动的,不会有蚊子',现在才明白,哪怕是槽内的积水,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泳池管理方负责人坦言。

案例二:酒店水培植物"养"出蚊子,防控细节决定成败

在禅城区一家接待境外人员的酒店,前台摆放的水培富贵竹容器成了"隐患点"。执法人员检查时,发现容器内水体浑浊,水面漂浮着蚊幼虫。"员工换水时图省事,没冲洗植物根部,导致落叶和杂质堆积,积水成了蚊子的'产房'。"酒店负责人解释。尽管酒店此前开展过防疫培训,但工作人员对"水培植物需定期换水"的细节疏忽,最终导致蚊虫孳生。

依据《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第四十二条,公共场所需做好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执法人员对该酒店作出警告处罚,并要求立即清理容器、更换清水。"这次处罚让我们意识到,防控不是'走过场',连一盆水的细节都可能影响全局。"酒店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安排专人每日检查水培植物,确保"无积水、无蚊虫"。

案例三:餐饮店铺"随意倾倒污水",增加社区传播风险

在城市管理部门的执法记录中,某饮食店铺的"随意倾倒污水"行为尤为典型。该店铺将餐厨污水直接倒在道路侧边,面积超0.8平方米,污水混合着食物残渣,散发出刺鼻气味。"这样的污水坑,3天内就能滋生大量蚊幼虫。"执法人员介绍,蚊子幼虫在污水中存活率极高,而成蚊飞出后,可能将病毒传播至周边居民区。

根据《佛山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第四十五条,随意倾倒污水破坏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可被责令改正,逾期不改将立案查处。目前,该店铺已被下达整改通知书,若期限内未清理,将面临最高1000元罚款。"我们之前没意识到,倒个污水坑会和传染病防控扯上关系。"店铺老板后悔地说,现已联系环卫部门清理,并安装了专用污水桶。

案例四:企业水养绿植"养蚊成患",员工健康遭威胁

南海区某企业的办公室里,几盆水养绿植原本是"美化环境"的点缀,却成了"健康隐患"。执法人员检查时,发现绿植容器内的水浑浊发臭,蚊幼虫在水中游动。"员工总说被蚊子咬,我们以为是纱窗没关严,没想到问题出在绿植上。"企业负责人坦言。由于长期不换水,容器内的积水成了蚊子的"繁殖基地",成蚊飞出后在办公室内活动,增加了员工感染基孔肯雅热的风险。

依据《广东省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单位需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执法人员对该企业给予警告处罚,并责令立即换水清洁。"现在我们每天早晚各检查一次绿植,换水时还会用刷子清理容器内壁。"企业负责人表示,此举不仅是为了合规,更是为了员工的健康。

二、从"被动处罚"到"主动防控":广东为何掀起蚊媒传染病执法风暴?

此次系列处罚并非偶然,而是广东针对近期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疫情形势的"精准出击"。

(1)疫情反弹压力:输入病例引发本地传播风险

据广东省疾控中心通报,7月以来,佛山、广州等地报告多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其中部分病例的活动轨迹涉及农贸市场、社区、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由于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为3-12天(平均5-7天),与佛山相邻的福州、泉州等地已发布健康提醒,要求返程人员开展14天自我健康监测。在此背景下,广东多地加强执法检查,旨在切断"输入-传播"链条。

(2)防控短板暴露:部分单位"重形式、轻落实"

广东省疾控局局长表示:"此次执法检查发现,部分单位对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存在'三个误区'——认为'蚊子是小事'、'积水不会生蚊'、'防控是卫生部门的事'。"例如,某酒店负责人曾表示"水培植物只是装饰,不会生蚊子",某企业员工认为"关纱窗就能防蚊",这些认知偏差导致防控措施流于形式。

(3)法律利剑出鞘:用"严罚"倒逼责任落实

根据《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广东省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等法规,对未及时清理积水、未做好病媒生物防控的单位,可处以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此次系列处罚中,佛山多个机构因"未及时清理蚊虫孳生地"被警告或罚款,正是用法律手段强化责任意识。

三、专家提醒:防蚊灭蚊,每个人都是"第一责任人"

针对此次事件,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教授指出:"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关键在'防'不在'治'。消灭蚊虫孳生地,比感染后治疗更有效。"他提醒公众注意以下细节:

  • 清理积水​:家中花盆托盘、废旧轮胎、废弃容器等易积水处,需每周至少清理1次;
  • 防蚊灭蚊​:外出时穿长袖衣裤,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液;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电蚊拍、蚊帐等;
  • 及时就医​: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疑似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居史,避免延误治疗。

结语:防控无小事,细节见责任

从泳池边的积水到水培植物的容器,从餐饮店铺的污水坑到企业的绿植盆,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实则是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开关"。此次广东多地机构的处罚,不仅是对违规行为的惩戒,更是对全社会防控意识的唤醒——防蚊灭蚊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每个人的责任"。

相关内容

河南省委书记率团出访:以“一带一路”为纽带,推动河南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俄无人机闯波兰领空:北约“文字游戏”背后的战略博弈
各地秋粮生产有序推进
国家公园法:以法治之力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美国柯克遇害案:枪击悲剧背后的社会撕裂与安全隐忧
扎根乡村育桃李:特岗教师群体用坚守与担当点亮教育希望之光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