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泉州等地提醒从佛山返回人员需进行14天自我健康监测(重点关注发热、关节痛、皮疹等基孔肯雅热疑似症状),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旅居史,防范疫情传播。

“刚从佛山回来第三天,社区群里突然通知要做14天健康监测。”近日,福州的陈女士在朋友圈分享了这条消息,引发不少同行的返程人员共鸣。随着广东佛山等地基孔肯雅热本地传播疫情的出现,福建福州、泉州等地相继发布健康提示,要求从佛山返回的人员进行14天自我健康监测。这场看似“常规”的健康提醒背后,是一场关于传染病防控的“精准狙击战”。
一、疫情警报拉响:佛山的“基孔肯雅热”为何牵动多地神经?
要理解这场健康监测的必要性,首先需要明确“基孔肯雅热”是什么。这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等蚊虫叮咬传播。患者会出现高热(可达40℃以上)、剧烈关节痛(“断骨热”由此得名)、皮疹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引发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预防的关键是防蚊灭蚊和控制传染源。
近期,广东佛山报告多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且存在本地传播风险。据广东省疾控中心通报,7月以来,佛山南海、顺德等地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50例,其中部分病例的活动轨迹涉及农贸市场、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由于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通常为3-12天(平均5-7天),从佛山返回的人员恰好处于“可能感染但未发病”的窗口期,因此成为重点监测对象。
二、14天自我健康监测:不是“隔离”,而是“主动防御”
“自我健康监测”这个词听起来有些专业,但福州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解释得很通俗:“简单说,就是从返程当天开始,连续14天每天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
(1)监测什么?三大“危险信号”要警惕
根据疾控专家的提示,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可总结为“热、痛、疹”:
- 发热:体温快速升至39℃以上,持续不退;
- 关节痛:全身肌肉、关节(尤其是手腕、脚踝、膝盖)剧烈疼痛,甚至无法行走;
- 皮疹:发病后2-5天出现,多为红色斑丘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面部。
“这三大症状只要出现其一,就要立即就医。”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赵卫教授强调,“基孔肯雅热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登革热相似,容易混淆,但及时检测(如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可快速确诊。”
(2)怎么做?日常防护比“报备”更重要
与“居家隔离”不同,自我健康监测不强制要求隔离,但需做好以下细节:
- 减少暴露:尽量避免前往蚊虫密集的场所(如公园、草丛、积水区域),外出时穿长袖衣裤,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液;
- 环境清洁:返程后及时清理居住环境,清除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等积水容器(蚊虫孳生的“温床”);
- 健康记录:每天测量体温,记录是否有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就诊时主动向医生说明“7日内曾到佛山”等旅居史。
福州的王女士7月28日从佛山返乡,她按照社区提示每天记录体温,并用驱蚊液涂抹手臂。“虽然没出现症状,但心里踏实多了。”她坦言,“这种监测不是‘被监视’,而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三、从佛山到福州:一场跨区域的“联防联控”
此次福州、泉州的健康提醒,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一场全国性传染病防控体系的“神经末梢响应”。
(1)疫情信息的“快速传导”
佛山的疫情数据通过省级疾控中心实时上报至国家疾控局,随后由国家层面推送至相关省份。福建作为邻近省份,第一时间启动“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福州、泉州等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精准划定“重点监测人群”(即近14日内有佛山旅居史的人员),并通过社区、医院、交通枢纽等多渠道发布提示。
(2)基层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在福州鼓楼区某社区,工作人员将健康提示制成“温馨提示卡”,随快递包裹发放给返程人员;在泉州晋江的村卫生室,村医主动打电话给近期返乡的村民,询问健康状况。“我们不仅要‘发通知’,更要‘跟进度’。”晋江市疾控中心负责人介绍,“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儿童,我们会安排志愿者上门随访。”
四、专家提醒:别让“侥幸心理”成为防控漏洞
尽管基孔肯雅热的死亡率较低(约0.1%),但赵卫教授提醒:“病毒变异速度快,且蚊虫传播范围广,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引发区域性流行。”他特别强调两点:
- 勿存侥幸:部分返程人员认为“自己没发烧就没问题”,但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内可能无症状,仍具有传染性;
- 及时就医:若出现症状,不要自行服用退烧药(可能掩盖病情),应尽快到定点医院(如传染病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配合流调人员提供详细旅居史。
结语:每个人都是“防控链”上的关键一环
从佛山的疫情警报到福州、泉州的健康提醒,这场“14天自我健康监测”不仅是一次公共卫生行动,更是一次全民健康意识的“实战演练”。它提醒我们:在传染病面前,没有“局外人”——做好个人防护、主动配合监测,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正如福州市疾控中心主任所说:“基孔肯雅热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所谓’的心态。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成为‘防控链’上的关键一环,就能筑牢抵御传染病的‘人民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