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暴雨夜:一个外卖小哥的”最后订单”,撕开了城市内涝的安全警示

呼和浩特19岁外卖小哥因暴雨中赛马场北街积水导电触电身亡,暴露老旧小区管网老化致内涝的安全隐患,多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并推进城市内涝治理,事件引发对城市公共安全与外卖从业者艰辛的深刻反思。

7月25日中午,一条定位呼和浩特赛马场北街的视频在社交平台扩散:"这儿积水深,外卖小哥触电了……"视频里,浑浊的积水漫过路沿石,一辆外卖电动车歪倒在路边,车筐里的保温箱半开着,雨水顺着箱缝往外淌。这条未完成的"最后订单",让无数网友揪心——那个在暴雨里奔忙的年轻身影,永远停留在了2025年的夏天。

Featured Image

暴雨夜的"隐形陷阱":积水里的致命电流

赛马场北街是呼和浩特老城区的一条背街小巷,两侧是居民楼和商铺,平时车流量不大。但7月23日至25日,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呼和浩特迎来入夏最强暴雨,新城区、回民区等多地累计降雨量超100毫米。24日晚8时许,赛马场北街因地势低洼,积水最深处达40厘米,路边的路灯杆、电线杆基座被淹没大半。

"我当时在路口的便利店躲雨,亲眼看见他骑车过来。"住在附近的商户王女士回忆,外卖小哥穿着黄色雨衣,电动车后座绑着两个保温箱,"他可能想抄近路,没注意到路边有个没盖严的排水井,车轮陷进去半米深。"据王女士描述,电动车触碰到积水里的电线时,小哥突然身体一僵,双手死死攥住车把,"我喊他'快松手',可他已经栽进水里了。"

更令人心惊的是,这并非孤立事件。据呼和浩特市应急管理局统计,7月以来,全市因暴雨引发的内涝已导致3起触电事故,其中2起发生在老旧小区周边。"这些区域的地下管网老化,雨水倒灌进电力井,电线绝缘层被泡软,积水就成了'导电体'。"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解释。

从"送单"到"送命":一个19岁骑手的最后24小时

通过外卖平台后台信息,记者还原了小哥的最后轨迹:24日下午3点,他接了12单,从金川开发区的奶茶店送到赛马场北街的居民楼;5点30分,最后一单是给7楼独居老人的中药,备注写着"急用药,麻烦快点"。手机里的聊天记录显示,老人曾打电话催单:"小伙子,我心脏不好,药晚半小时就凉了。"

"他平时话不多,但特别拼。"小哥的同事李师傅翻看着他的接单记录,"这两天暴雨,很多人取消了订单,可他还在跑——他说'老人等药等不得,年轻人淋点雨没事'。"24日晚7点,小哥的电动车电量只剩15%,他在微信群里跟站长说:"再送两单,电池撑得住。"谁也没想到,这两单成了他最后的行程。

当晚8点10分,小哥的电动车驶入赛马场北街。监控画面显示,他减速避让行人时,车轮压过积水里的电线,瞬间被电流击中。路过的中学生小张按下手机快门,照片里,小哥的身体悬在车把上,雨衣被电流撕开一道口子,右手还保持着扶车的姿势。"我当时吓傻了,跑过去拉他,可根本拽不动——电流太大了。"小张的声音带着哭腔。

多部门回应背后的"城市之痛":应急、医疗、殡仪馆的24小时

事故发生后,呼和浩特市多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市应急管理局23日20时接到报告,第一时间协调消防、电力部门到场救援;21时30分,小哥被送往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建军坦言:"患者入院时已无生命体征,电流通过心脏导致心室纤颤,抢救难度极大。"

"我们理解家属的心情,但医学有极限。"王建军说,医院启动了绿色救治通道,组织心内科、重症医学科专家联合会诊,"直到最后一刻,我们都没放弃。"截至发稿,家属已签署遗体捐赠协议,小哥的眼角膜将帮助两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殡仪馆工作人员透露,小哥的遗体存放于专用冰柜,家属正办理后事。"他才19岁,身份证上生日是2006年5月,还没到成年。"工作人员红着眼眶,"送他来的警察说,他手机里存着给奶奶的红包截图,备注是'奶奶生日,买蛋糕'。"

暴雨预警下的"未雨绸缪":城市内涝的"老大难"与破局之道

7月25日10时44分,呼和浩特市气象台再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预计3小时内新城区、回民区等地降雨量将超100毫米。这场持续多日的暴雨,不仅考验着城市的排水系统,更敲响了公共安全的警钟。

"老旧小区地下管网改造滞后,是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呼和浩特市市政工程服务中心主任张宏介绍,全市现有老旧小区1200个,其中60%的管网还是上世纪80年代铺设的,管径小、坡度不足,"一下雨就积水,电线杆基座被泡,触电风险剧增。"

目前,呼和浩特已启动"城市内涝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改造200个老旧小区管网,新增智能水位监测设备500套。"我们还在重点区域安装了防触电警示牌,对电力井加装防水盖板。"张宏说,"但治理需要时间,市民遇到积水路段,一定要远离电线杆、路灯杆,不要蹚水。"

尾声:那碗没送到的中药,成了永远的遗憾

小哥的手机里,最后一单的备注还停在"急用药,麻烦快点"。他的保温箱里,两盒中药还带着体温——那是他冒雨跑了3公里,从中药铺取来的。"奶奶,药我给您买了,就是……"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永远停在了暴雨夜的赛马场北街。

这场悲剧,让我们看到外卖行业的艰辛,更看到城市安全的"短板"。当暴雨成为常态,当"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变成"生死一公里",我们需要的是更完善的排水系统、更智能的安全预警,更需要每个市民的安全意识——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触电的,会不会是自己,或者你爱的人。

雨还在下,呼和浩特的街头,路灯在积水中投下昏黄的光。那辆歪倒的外卖电动车旁,有人放了一束白菊。或许,这是对这个19岁少年最好的告慰:愿天堂没有暴雨,没有积水,没有永远送不到的"最后订单"。

相关内容

泥火淬炼匠心:何琦与陶瓷教育中的”守艺育人”之道
长征村的”坨坨饺”:一枚圆形的红色印记,一碗跨越九十年的军民情
美国特使中东言行引众怒:傲慢与偏见何时休?
韩国单人户首破千万:人口结构与社会变迁下的家庭形态重构
斑驳遗物里的信仰之光:从一件长衫到一枚银元的百年初心叩问
七夕花事:云南鲜切花市场的”甜蜜经济”密码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