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何琦深耕职业教育15年,立足景德镇陶瓷文化底蕴,以“守艺育人”为使命,通过创新非遗课堂、落实“三教”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将学生如瓷泥般耐心培育,既传承千年陶瓷技艺与文化自信,又对接行业新需求培养技能人才,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

在景德镇这片被千年窑火浸润的土地上,陶瓷不仅是器物,更是一种文化的活态传承。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副教授何琦,十五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这方陶瓷教育的园地里,以教育家的情怀与工匠的执着,为陶瓷行业"守艺育人"。她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的摆渡人,将陶瓷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通过教育的方式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何琦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传授,而是文化基因的延续与创新精神的培育。
何琦的教育理念深深扎根于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土壤。景德镇自古就有"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美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陶瓷制作的智慧与匠心。何琦深知,要培养真正的陶瓷人才,必须让学生首先理解陶瓷背后的文化内涵。她常对学生说:"每一块瓷泥都承载着千年的记忆,每一次拉坯都是与古人的对话。"在她的课堂上,陶瓷技艺的学习从来不是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是与历史、艺术、哲学紧密相连的文化体验。何琦通过创新非遗课堂,将传统陶瓷技艺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陶瓷文化的温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传授了技艺,更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使他们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成为了文化传承的自觉承担者。
面对陶瓷行业的新业态、新技术、新工艺,何琦展现出教育家特有的前瞻性与适应性。她深刻认识到,传统工艺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坚守核心价值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何琦积极落实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使陶瓷教育既保持传统精髓,又融入现代元素。她主动对接行业需求,将数字化设计、环保材料、智能制造等新理念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传统陶瓷在当代生活中的新可能。在何琦看来,职业教育必须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培养学生既尊重传统又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这种教育理念培养出的学生,既能够守护陶瓷文化的根脉,又能够为其注入时代活力,成为推动陶瓷行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何琦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实践,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她参与编写的《陶瓷装饰工》系列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材,已成为行业的重要标准;每年为陶瓷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近两百人次,直接服务于行业人才需求。但何琦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她深知,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产业的深度互动。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她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能力;邀请行业大师进校园,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学习匠人的经验与智慧。这种产教融合的模式,打破了学校与企业的壁垒,使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衔接。何琦培养的学生,因此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成为企业争抢的"即战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为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何琦对学生的深情寄语——"每一位学生都是可造之才,如同一块瓷泥,需要耐心拍打、捏塑,方可成型"——道出了教育的本质与教师的使命。在陶瓷制作中,从一团普通的泥料到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经过揉泥、拉坯、利坯、装饰、施釉、烧制等多道工序,每一步都考验着匠人的耐心与技艺。何琦将这一过程比作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无限可能,关键在于教育者的引导与雕琢。她对待学生如同对待瓷泥,既严格要求,又充满耐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何琦的悉心培育下,许多原本对未来迷茫的学生找到了人生方向,从普通学生成长为行业技术能手甚至创业者。这种"守艺育人"的理念,不仅传授了谋生技能,更塑造了学生的品格与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根基、有技术能力、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工匠。
何琦的教育实践启示我们,职业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技术迭代加速的今天,许多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风险,而职业教育正是这些宝贵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何琦通过系统化的教育设计,使陶瓷技艺从师徒口耳相传的古老方式,转变为科学化、体系化的现代教育模式,大大提高了传承效率与覆盖范围。更为可贵的是,她没有将教育局限于技艺传授的层面,而是引导学生思考陶瓷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当代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与创新意识。这种深层次的文化教育,使学生在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从何琦的教育人生中,我们看到了教育家精神的生动体现。教育家精神不仅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上,更体现在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与创新实践上。何琦十五年如一日地坚守陶瓷教育一线,以文化人、以技立身,展现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她面对陶瓷行业变革的挑战,不固步自封也不盲目求新,而是坚守文化根基同时拥抱创新可能,体现了教育家特有的智慧与定力。她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与耐心培育,彰显了教育者的人文关怀与长远眼光。这种教育家精神,正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
当我们在谈论职业教育时,不应仅仅将其视为就业前的技能培训,而应看作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场域。何琦的"守艺育人"实践告诉我们,职业教育可以而且应当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技艺与文化、个人成长与社会需求的桥梁。在建设文化强国、技能型社会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像何琦这样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既是专业技能的传授者,也是文化自信的培育者;既是产业需求的响应者,也是创新精神的激发者。通过他们的努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而年轻一代也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找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泥火淬炼匠心,教育塑造未来。何琦与她的陶瓷教育实践,如同一件正在窑火中成型的精美瓷器,经过时间的沉淀与匠心的雕琢,终将展现出其永恒的价值。在这位教育家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最动人的模样——它不仅是技能的传递,更是文化的延续;不仅是职业的准备,更是人生的塑造;不仅是当下的需要,更是未来的投资。而这,或许就是教育家精神最深刻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