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会议上有力驳斥美方对南海问题的无端指责,以历史经纬、法理依据和事实数据证明中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揭露美国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霸权行径,强调南海和平需地区国家共同维护,不容域外势力干涉。

一、安理会交锋:中国代表强势回击美方抹黑
当地时间7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多边主义与和平解决争端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高级别公开辩论会上,一场围绕南海问题的激烈交锋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发言中,对美国代表罔顾事实的指责予以有力驳斥,用详实的历史经纬、法理依据和现实数据,揭开了美方挑拨离间的虚伪面纱。
值得关注的是,傅聪代表先于美方发言阐述中方立场,随后针对美国代表的无端指责,果断要求第二轮发言进行回击。这一细节凸显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和从容自信。
二、历史与法理的双重铁证:南海主权不容置疑
傅聪代表在发言中首先重申了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这一立场有着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 历史经纬清晰可考
-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早在汉代就有明确记载。
- 唐宋时期已将南海纳入行政管辖,明清两代更是将其明确列入海防范围。
- 二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国收复了被日本侵占的南海诸岛。
- 国际法理基础坚实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承认历史性权利的存在,中国的南海权益完全符合国际法。
- 所谓"南海仲裁案"是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政治闹剧,其裁决非法无效,中方从一开始就表明"不接受、不承认"的严正立场。
这一论述有力回击了美方"中国破坏国际法"的荒谬指控,彰显了中国维护国际法治的坚定决心。
三、事实胜于雄辩:南海局势总体稳定
针对美方"中国在南海制造紧张"的污蔑,傅聪代表用三个关键事实予以驳斥:
- 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和平
- 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下,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取得积极进展,各方同意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 2023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达9117亿美元,同比增长4.2%,充分证明南海是合作之海、友谊之海。
- 航行自由从未受限
- 南海是全球最繁忙的国际航道之一,每年有超过10万艘船舶安全通过。
-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尊重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
- 和平解决分歧的诚意
- 中方坚持同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已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就部分岛礁管控达成临时性安排。
这些事实有力戳穿了美方"中国在南海搞胁迫"的虚假叙事。
四、美国双重标准:真正的南海搅局者
傅聪代表一针见血地指出,美方才是南海和平稳定的最大破坏者:
- "公约法官"的荒诞闹剧
- 美国至今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动辄以"国际法维护者"自居,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双重标准令人不齿。
- 军事挑衅的升级态势
- 美国在南海部署陆基中程导弹等进攻性武器,频繁派遣航母战斗群、战略轰炸机进行抵近侦察。
- 2023年美军舰机在南海活动达600余次,较2022年增加20%,严重威胁地区安全。
- 挑拨离间的政治操弄
- 美方不断怂恿菲律宾等个别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企图制造"代理人冲突"。
- 所谓"航行自由行动"实质是以武力相威胁,破坏地区和平稳定。
这些行径充分暴露了美国"维护航行自由"幌子下的霸权本质。
五、多边主义VS单边霸凌:两种秩序观的较量
辩论会上,傅聪代表还深刻揭示了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 中国的多边主义实践
- 倡导通过东盟主导的"南海行为准则"框架解决争议。
- 支持联合国在海洋治理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工作。
- 美国的单边霸凌行径
- 推行"印太战略"围堵中国,组建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
- 在南海搞"航行自由行动",实质是军事威慑和战略围堵。
这一对比清晰展现了两种秩序观的本质差异:中国主张合作共赢,美国沉迷零和博弈。
六、国际社会的清醒认知
傅聪代表的发言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
- 东盟国家的态度
- 多数东盟国家明确表示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多次强调"南海和平稳定符合各方利益"。
- 国际智库的研究
-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报告指出,美国介入使南海争议复杂化。
- 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调查显示,78%的东南亚国家认为美国军事存在加剧地区紧张。
这些声音表明,国际社会越来越看清美方挑拨离间的真实意图。
七、结语:南海和平需要实际行动而非空谈
傅聪代表最后强调:"南海的和平稳定需要地区国家的共同维护,不需要域外国家的指手画脚。"这一表态既是对美方的严正警告,也是对国际社会的郑重呼吁。
当前南海局势总体稳定,这是中国与地区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任何企图破坏这一局面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对。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让南海真正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