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通过展示《通途——抗战时期的新疆红色交通线》主题展览及相关历史资料,阐述了抗战时期新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全力支援抗战,成为抗战重要支点,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书写壮丽史诗的伟大历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共同谱写着壮丽的篇章。80年前,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中国人民以14年的浴血抗争,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首次完全胜利。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虽远离烽火连天的抗战前线,却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成为全国抗战的重要支点,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书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一、共产党引领各族同胞共御外侮
在乌鲁木齐市胜利路392号,一幢中俄合璧风格、青砖压檐的两层明黄色小楼静静伫立,这就是“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这里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领天山南北民众共赴国难的壮阔历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推动各界爱国人士参加抗战,扩大民族救亡运动,中国共产党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市)设立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这个办事处既是八路军在新疆的办事机构,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领导机关。在党的领导下,共产党员们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向广大民众广泛深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抗日主张,积极营造抗战舆论氛围,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在新疆的共产党人,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立足岗位改良政治、革除积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极大地推进了新疆各民族平等团结及经济社会发展,扩大了共产党在新疆的影响,播撒了革命火种。
毛泽民化名“周彬”,以新疆省财政厅副厅长的身份开始了在新疆的工作。他以卓越的理财本领,使长期混乱不堪的新疆财政在较短时间内走上正轨,不仅为新疆各族民众创造了安居乐业的环境,也为全国坚持抗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物质支撑,有力支援了抗战前线。
在新疆的中国共产党人中有27人先后担任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领导职务及教学工作。他们团结各族教育工作者,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使各级学校成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抗日救亡理念、普及马列主义思想、培育革命力量的重要场所。
二、抗战国际援华交通线上写传奇
抗日战争时期,新疆虽地处西北边陲,却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成为全国抗战的重要支点。随着沿海及西南地区的国际交通线相继被日军截断,中国新疆与苏联接壤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的关键通道。
在这条生命线上,新疆各族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他们用一锹一镐,筑起了三千里的抗战生命线;用一步一履,运输了万千吨物资赴前线;用一厘一毫,凝聚着抗战必胜的信念。
新疆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活动规模大。在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人士的全力推动下,在《新疆日报》的广泛宣传下,新疆各族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觉醒,催生出共御外侮的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到抗战之中,为争取全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昆仑肝胆护山河
8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不禁为新疆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和团结奋进的精神所感动。
昆仑山巍峨耸立,见证了新疆各族人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定信念;塔里木河奔腾不息,诉说着新疆各族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在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新疆各族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新疆各族人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