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的绿色长城: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洪”安全感”

北京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地质灾害,武警官兵组成党员突击队昼夜奋战抢险救灾一线,于桃条沟村断崖、西湾子村与孙胡沟村峭壁、关上村环山等复杂危险环境中,争分夺秒搜救转移被困群众,用血肉之躯筑起“绿色长城”,成为灾区群众心中“安全感”的代名词,生动诠释了人民子弟兵的使命担当。

近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袭击北京,引发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当洪水肆虐、道路冲毁、群众被困的危急时刻,武警官兵们组成党员突击队,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长城"。他们昼夜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争分夺秒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子弟兵"的深刻内涵,成为灾区群众心中"安全感"最生动的代名词。

Featured Image

一、断崖上的生命通道:桃条沟村生死大营救

7月28日天刚蒙蒙亮,北京市延庆区珍珠泉乡的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们,刚刚结束一夜的抢险救灾工作,又接到新的紧急任务——徒步前往完全失联的桃条沟村搜救转移被困群众。这个位于深山中的村庄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连续强降雨导致进出村庄的唯一道路被完全冲毁,村庄与外界的联系完全中断。

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党员突击队没有丝毫犹豫,毅然选择了最危险、最难走的水路向失联村庄挺进。出发不久,一处高达数十米的断崖突然挡住了去路。断崖下方是湍急的洪水,崖壁湿滑陡峭,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洪流。面对这未知的危险,突击队员们没有退缩,他们迅速取出救援绳索,熟练地固定好锚点,一个接一个地利用绳索降到崖底。

"当时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危险不危险,"一位参与救援的武警战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晚进去一分钟,村民就多一分危险。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赶到村子,了解情况,救人!"就这样,突击队员们沿着湿滑的崖壁,在齐腰深的洪水中艰难跋涉了整整两个小时,终于抵达了桃条沟村。

到达村庄后,官兵们立即展开救援行动。他们背着老人、抱着孩子、搀扶着伤员,用担架抬着重伤群众,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前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转移,成功将16名被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通车地点。一位获救的村民激动地说:"他们背着、抱着、搀着,担架抬着,通过两个多小时,把我们带到安全地方。感谢子弟兵辛勤的付出,你们辛苦了!"

在这次救援中,党员突击队队员们的迷彩服被泥水浸透,手掌磨出了血泡,肩膀被担架压出了红印,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子弟兵永远是最可靠的"主心骨"。

二、峭壁间的人梯奇迹:西湾子村与孙胡沟村的暖心转移

7月27日傍晚,怀柔区琉璃庙镇西湾子村险情告急,130名群众被困,其中包括多名老人和孩童,还有部分受伤群众。接到救援命令后,武警北京总队党员救援分队火速赶往现场。面对复杂的地形和紧急的情况,官兵们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式,确保每一位群众都能安全转移。

"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参与救援的指挥员回忆道,"村里有不少老人和小孩,还有伤员,我们必须确保每个人都能安全撤离。"官兵们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几名群众,有的搀扶老人,有的背着孩子,有的照顾伤员。在漆黑的夜色中,官兵们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前行。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在孙胡沟村的峭壁上,党员干部带领官兵们搭建起了一座"人梯"。由于道路完全中断,唯一的出路就是攀爬陡峭的岩壁。党员干部和骨干战士们率先攀上岩壁,然后伸出双手,形成了一道"人梯",让群众踩着他们的手和肩膀,一层一层地往上爬。

"我当时踩着战士们的手往上爬,看到他们的手上都是血泡,但依然紧紧抓住我的脚,生怕我摔下去,"一位获救的村民哽咽着说,"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这些兵娃娃们太不容易了。"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救援,所有130名被困群众,包括31名通过"人梯"转移的群众,全部安全脱险。

在这些救援行动中,党员干部始终冲在最前面。他们不仅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位党员战士说:"作为党员,就是要在这种时候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群众的安危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三、环山中的生命接力:关上村1600人大转移

在平谷区镇罗营镇关上村,一场更为艰巨的救援任务正在展开。这个村庄有1600多名群众被困,情况十分危急。村庄三面环山,只有一条主干道可以通行,而此时上游水位激增,道路随时可能被冲毁,救援窗口期极短。

面对如此复杂的救援环境,五十多名官兵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迅速展开行动。他们一方面快速疏通救援通道,清理道路上的泥石流和倒伏树木;另一方面设置临时安置场地,为即将转移的群众做好准备。

"时间就是生命,"现场指挥的党员干部说,"我们必须赶在道路被完全冲毁前,把所有群众都转移出来。"官兵们分成多个小组,有的负责清理道路,有的负责引导群众,有的负责照顾老弱病残。他们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没有片刻休息。

在转移过程中,官兵们采取了"分组接力"的方式,确保每一位群众都能安全撤离。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童,官兵们或背或抱,确保他们不会掉队。一位参与救援的战士说:"我们每个人都背着几十斤的装备,还要帮助群众携带必要的物资,虽然很累,但看到群众安全转移,一切都值得。"

经过连续奋战,1600多名被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至安置点。一位村民感慨地说:"这些兵娃娃们太辛苦了,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饭都顾不上吃,就是为了让我们安全。有他们在,我们心里踏实。"

在这次救援行动中,党员干部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不仅要在一线指挥救援,还要安抚群众情绪,协调各方资源。一位党员军官说:"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在这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人民子弟兵永远是人民的守护者,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四、洪水中的"安全感":子弟兵精神的新时代诠释

在这次北京抗洪救灾中,武警官兵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不仅是"最可爱的人",更是灾区群众心中"安全感"的代名词。从桃条沟村的断崖救援,到西湾子村和孙胡沟村的峭壁转移,再到关上村的大规模群众撤离,子弟兵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

这些年轻的官兵们,很多都是"90后""00后",但在危难面前,他们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担当和勇气。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险,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正如一位参与救援的战士所说:"我们是人民子弟兵,保护群众是我们的天职。再苦再累,只要群众安全,我们就值得。"

在抗洪救灾一线,子弟兵们不仅是救援者,更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们不仅救人于危难,还关心群众的生活需求,安抚群众的情绪,帮助群众重建家园。这种全方位的关怀,让灾区群众感受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

这些感人的救援故事,只是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救灾中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在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还是2008年汶川地震,或是近年来各地的自然灾害中,人民子弟兵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新时代,人民子弟兵的精神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他们不仅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更是守护人民安宁的"绿色长城"。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民子弟兵"永远是人民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是"安全感"最生动的代名词。

当洪水退去,当灾区重建,子弟兵们或许会悄然离开,但他们留下的"安全感"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群众心中。这种"安全感",是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展现,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最坚实的力量支撑。

相关内容

广西柳州:秋日高培苗寨水稻渐次成熟 丰收在望
四川资阳:栾树花开满城秋 车辆穿梭宛如画中游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盛大开幕:长江之畔的文化盛宴与时代交响
安徽芜湖:云端之上架起“能源大动脉”——解码特高压输电工程背后的战略意义
新疆巴州:巴音布鲁克草原秋意浓——一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金色交响
河南省委书记率团出访:以“一带一路”为纽带,推动河南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