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青山湖水上森林以绿意盎然的生态景观吸引游客泛舟畅游,作为天然"氧吧"展现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晨雾还未完全褪尽时,杭州青山湖的水面已泛起细碎的金光。我坐在一艘摇橹船上,船桨搅碎了镜面般的湖水,惊起几尾银白的小鱼,它们甩着尾巴钻进水藻丛,搅得整片水域都漾起翡翠色的涟漪。抬眼望去,两岸的水杉林正从薄雾里醒过来——那些高达30米的"活化石",树干笔挺如士兵列阵,叶片却柔软得像少女的发丝,在风里沙沙作响,把阳光剪成千万片绿金,落进船舷边的水盆里。
"看!那棵树有三百岁啦!"摇橹的阿姨突然指着左前方。我顺着她的竹篙望去,只见一株水杉的枝桠间挂着块木牌,上面刻着"树龄:312年"。它的树皮皲裂如大地的皱纹,却依然撑着满树新绿,树冠像把巨伞,罩住了半片湖面。阿姨说,这片水上森林有1200亩,种着1.2万株水杉,每棵树都是"会呼吸的空气净化器"——它们的叶片能吸收二氧化碳,根系能净化水质,连掉落的枝叶都能变成湖底的有机肥。
船行至湖心,水面突然开阔起来。原本被水杉遮挡的视野里,浮现出几座"绿岛":那是用腐殖土和碎木搭建的生态浮岛,上面种着菖蒲、鸢尾和水葱,像漂浮的翡翠盘。几只白鹭从岛边的芦苇丛里扑棱棱飞起,翅膀尖儿掠过水面,带起一串银亮的水珠。我伸手去接,凉丝丝的水溅在掌心,混着水杉叶的清香,直往鼻腔里钻——这是属于青山湖的"气味密码",混合着草木的鲜甜、湖水的清冽,还有阳光晒暖的泥土味。
"来,尝尝这个!"船家从竹篓里掏出个玻璃罐,里面泡着刚摘的水杉嫩芽。"这是我们本地人叫的'水杉茶',春天采的芽尖,用山泉水泡了,败火得很。"我抿了一口,清苦里带着回甘,像极了此刻的心情——远离城市的喧嚣,连呼吸都成了一种享受。船家的儿子小凯蹲在船尾,正用网兜捞着浮游生物:"姐姐你看,这是桃花水母!"透明伞状的小生物在网里扑腾,像朵会动的云,"它们对水质要求可高了,只有Ⅰ类水才能存活。"
午后的阳光渐烈,湖面上的绿影却愈发浓密。水杉林的树冠交织成天然的穹顶,把烈日筛成斑驳的光斑,落在船板上、游客的遮阳帽上,还有湖边的露营帐篷上。一对老夫妻坐在岸边的石凳上,爷爷举着相机拍老伴,奶奶笑着躲到树后:"别拍我,拍树!这树比我们年纪还大呢!"他们的对话混着蝉鸣,在林间荡起层层回声。
最热闹的要数傍晚的"森林音乐会"。湖岸边的草坪上,几个年轻人支起了尤克里里,弹唱着《森林狂想曲》;穿汉服的姑娘们提着灯笼,在水杉林间穿梭,裙裾扫过草叶,惊起几点流萤;连平时严肃的摄影爱好者们都放下了三脚架,举着手机拍个不停——镜头里,水杉的影子在地面织成流动的绿绸,湖水倒映着树影,像块会呼吸的翡翠。
"你们知道吗?"小凯突然凑过来,"青山湖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他指着远处的湖岸线,"二十年前这里还是片荒滩,湖水又黑又臭,鱼都死光了。后来政府搞生态修复,种了这些水杉,清了淤泥,引了活水,才慢慢变成现在这样。"他的眼睛亮闪闪的,"我小时候跟着爸爸来钓鱼,湖水臭得我直捂鼻子;现在我带女朋友来划船,她能闻着花香看白鹭——这就是变化。"
暮色渐浓时,船儿靠岸。我踩着木栈道往出口走,回头望去,水杉林在晚风里轻轻摇晃,像一片绿色的海。湖对岸的霓虹灯次第亮起,却丝毫没有掩盖这片森林的光芒——它是城市的"绿肺",是自然的"氧吧",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解的见证。
晚风掀起我的衣角,带来最后一缕水杉的清香。我忽然明白,所谓"天然氧吧",从来不是简单的植被茂密,而是自然与人类共同书写的生命诗行。在这里,每一片叶子都在呼吸,每一滴湖水都在歌唱,每一次划桨都在与自然对话——而这,或许就是青山湖最动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