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曙光领航低空经济新赛道:以秦商精神织就'天网云路',让陕西智造翱翔丝路苍穹。"
一、从三秦学子到产业先锋:一个企业家的家国轨迹
西安科为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周曙光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特殊的陕西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全省7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位置。这位从陕西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用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求学者到产业引领者的蜕变。在2024年秦商大会的演讲中,他动情地说:"我们这代秦商最大的幸运,就是赶上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黄金时代。"

科为集团的成长历程,恰是陕西硬科技发展的缩影。从最初为航天院所提供配套服务,到如今构建起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企业年营收从2015年的8000万元跃升至2023年的27亿元,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高达43%。这种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周曙光对"将企业战略嵌入国家需求"理念的坚持。
二、低空经济的"陕西解法"
1. 构建产业生态圈
在周曙光的推动下,科为集团联合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在秦创原打造了占地300亩的无人机产业创新聚集区。这个被称为"天空硅谷"的园区,已吸引47家产业链企业入驻,形成了从核心部件到整机制造、从控制系统到场景应用的完整生态。园区内,毫米波雷达的研发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9个月,这种协同创新效率让来访的深圳同行都为之惊叹。
2. "一网一路一链"系统
面对低空经济这个万亿级新赛道,周曙光团队提出了极具陕西特色的解决方案:
- 天网:基于北斗三号的无人机空管系统,已在榆林完成试点
- 云路:整合5G专网与量子加密的通信基础设施
- 智链:涵盖培训、维修、保险等配套服务的产业支撑体系
这套系统正与陕西交控集团合作,率先在沿黄公路开展物流无人机常态化运营测试。
三、秦商精神的当代诠释
1. 从单打独斗到共生共赢
周曙光在秦商大会上特别强调:"新时代的秦商,要打破'城墙思维'。"他牵头成立的陕西无人机产业联盟,将竞争对手变为创新伙伴。联盟成员共享测试空域、分担认证成本,这种"竞合模式"使企业平均研发成本降低32%。
2. 硬科技与软实力的结合
在科为集团的展示厅,无人机系统与兵马俑文创产品比邻而居。这种看似违和的组合,实则暗含深意——周曙光要求每款产品都要融入陕西文化元素。"我们要让科技产品讲好陕西故事",这种文化自信的注入,使科为的农业无人机在东南亚市场获得超额溢价。
四、全球秦商的"科创共同体"构想
借秦商大会契机,周曙光提出三项具体行动计划:
- 人才池计划:联合省内高校设立10亿元奖学金,五年内培养1万名航空航天专业人才
- 技术银行:建立知识产权共享平台,首批入库专利超过2000项
- 丝路低空走廊:沿"一带一路"布局无人机服务站网络
这些构想正在获得响应。据悉,已有23家海外秦商企业签署了共建备忘录。
结语:黄土地上的星辰大海
站在秦岭北麓的试验场上,周曙光指着起降的无人机群说:"这些飞行器搭载的不仅是货物,更是陕西企业家的航天梦。"从张骞出使西域到现代丝绸之路,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始终流淌在秦商的血脉中。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以周曙光为代表的新一代秦商,正在用科技创新重新定义"秦"这一古老地域符号的当代价值。当无人机群掠过黄土高原时,人们看到的不只是技术的飞跃,更是一个群体对"心怀家国、创新担当"这一精神密码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