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通过跟随记者雄安一日之行,展现其从晨光中教育建设蓬勃开展、午间创新活力涌动到夜晚烟火温暖人间,凸显雄安作为未来之城在教育、创新、生活等方面的多元发展与无限潜力 。
晨光初绽:教育与建设的双重脉动
清晨8时20分,C2703次列车从北京西站驶出,57分钟后稳稳停靠雄安站。这座“未来之城”的脉搏随“千年轮”的滴答声跳动——自2017年设立至今,雄安从蓝图变为现实的速度令人惊叹。

走进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六年级的课堂,孩子们的笑声与英语课的全英文对话交织。“这里的老师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校长助理化国辉的话语中透着欣慰。作为北京援建“三校一院”项目之一,这所学校通过双师课堂引入北京优质资源,同时融入雄安特色课程,为未来之城培育新生力量。
向南三公里,雄安国贸中心项目现场塔吊林立。“生命之树”航站楼的钢结构螺旋攀升,树干高度已达33米,主体结构封顶后正进行外立面施工。这座航站楼将承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空功能,乘客可在此值机后乘京雄快线直达北京。项目经理林安辉的步数每日超万步,见证着这座城市会客厅的崛起。
午后的创新密码: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正午阳光穿透雄安科创中心B座的玻璃幕墙,洒在咖啡厅的桌面上。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雄安中心的科研人员围坐讨论,墙上“雄才会客厅”的牌匾见证着灵感的碰撞。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技术储备,该中心正打造“基础研究—中试放大—临床验证”全链条创新平台,未来将与京津冀医疗机构共建“细胞药物临床研究联盟”,加速干细胞技术产业化。
创新生态的形成离不开人才支撑。自2017年起,天津市人社局在雄安设立人力资源服务站,升级“共享人力资源部”模式,为企业定制服务。河北雄安中天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经理吴旭华介绍:“我们通过‘平台化+生态化’服务,帮助科创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让人才与产业精准对接。”
暮色温情:烟火气里的城市温度
夜幕降临,南文营社区食堂飘出糖醋排骨的香气。今年初刚来雄安工作的文璇常来这里,“菜单从6道扩充到30道,营业到凌晨2点,方便又暖心。”二层小吃区灯火通明,年轻人举杯畅谈,社区食堂成为连接八方来客的情感纽带。
雄安商服中心寻环XLOOP商业环廊霓虹璀璨,超大型花环拱门吸引游客驻足拍照。这里汇聚艺术展、美食街、文创市集等多元业态,成为新区夜生活地标。而在容西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羽毛球教练王硕带领学员挥拍练习。“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为雄安青年的新生活方式。
深夜的书页翻动声在乐安街新华书店24H智慧书房响起。雄安姑娘王晨捧着心理学著作沉浸阅读,银发老人翻阅《瓦尔登湖》,年轻夫妻带着孩子滑动数字阅读平台的童话页面。不同年龄、职业的人们在此相遇,书写着属于雄安的夜间故事。
折叠时空的未来叙事
从晨曦中的课堂到深夜的书房,从建设工地的机械轰鸣到实验室的精密仪器,雄安一日浓缩了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作为千年大计的实践地,它以教育筑牢根基,用创新激活动能,借烟火气滋养人心。
这座未来之城的故事仍在续写——当“千年轮”继续转动,每一分每一秒都将见证雄安从“一张图”到“一座城”的蜕变,见证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本的诞生。